二三二 調走曹彬(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謂的魏王符彥卿出雲州,便是當年楊延平建了豐鎮後,將這個功勞送給了符彥卿的事。
“軍情緊急,”柴宗訓又說到:“哪位卿家願領兵出戰?”
目前真正的能領兵抗遼的實際上只有兩隻軍隊,一個是曹彬的控鶴軍,一個是侍衛司馬步軍。
“皇上,”兵部侍郎梁光師奏到:“眼下背嵬軍未歸,鐵騎軍鎮守江南,靈州軍正與武威軍合攻西域。汴梁附近只剩東郊的侍衛司馬步軍和南郊的控鶴軍。臣以為,控鶴軍徵江南迴歸之後一直在休整,此時由侍衛司出戰最為合適不過。”
侍衛司在廣陵什麼都沒撈到,反倒令統帥去職。作為兵部尚書的何贇其實也想舉薦侍衛司,但他畢竟出身於那裡,怕開口惹人詬病。
如今舉薦的是魏仁浦一手培養起來的學生梁光師,與侍衛司毫不相干,何贇樂得開口到:“臣附議。”
向拱領了侍衛司,也想透過幾個勝仗重振聲威,於是出班到:“皇上,臣願領兵出戰援救幽州。”
柴宗訓點點頭:“既如此…”
“皇上,”趙匡胤突然打斷:“臣以為,當由曹太尉領兵出戰更為合適。”
“當年曹太尉從徵幽雲,與遼人多番大戰,對遼人軍情瞭如指掌。若有曹太尉領兵,必能旗開得勝,解幽州之困。”
雖然皇上說過要征服四海,但眼下正在全力發展銀行,短期內應該沒有出兵的機會。眼下好不容易等到遼人進犯,向拱不想錯失這個機會:“皇上,臣願立軍令狀,以闔府上下性命擔保,若不能解幽州之困,請誅臣九族。”
趙匡胤淡淡到:“向大帥,軍國大事豈同兒戲?若幽州有失,就是誅你九族又有何用?”
反正侍衛司和趙匡胤不對付,向拱也不在乎是否得罪他:“宋王,你的意思是侍衛司的兵馬打不過遼人?不如今日你我二人就在金殿上立個賭約如何?”
趙匡胤冷笑一聲:“向大帥急於出戰,可是犯了兵家大忌。再說本王也沒說侍衛司打不過遼人,只是控鶴軍的勝算更大一些而已。”
“控鶴軍能勝,我侍衛司也一樣能勝。”向拱喝到。
身旁向承甫拉了拉他的袍袖:“大哥,何苦與宋王爭論,且聽皇上聖裁。”
“皇上,”趙匡胤說到:“臣以為,此次遼人進犯,恰好給王師一個試驗火炮打騎兵的機會。去年侍衛司竟在試炮時炸燬長江大堤,若由侍衛司去援救幽州,臣怕他們會將幽州城牆炸燬。”
工部尚書林彥升急忙附和:“臣附議,此仗由控鶴軍出戰,勝算更大一些。”
“你們…”向拱氣得臉色鐵青:“侍衛司就算不用火炮,也一樣能擊敗遼人。”
“若是開城作戰,豈非平添士卒傷亡?”趙匡胤反問到。
向拱不知如何反駁,柴宗訓壓了壓手,轉頭問曹彬:“曹卿,控鶴軍休整得如何了?”
“回皇上,”曹彬說到:“部分控鶴軍被劉光義統領帶去了鐵騎軍,鐵騎軍補充進來的王彥進、高懷恩等部剛剛融入,尚不知戰鬥力如何。但以宋王所說,只是火炮守城轟擊騎兵,當能旗開得勝。”
一開始曹彬是想請戰的,但沒想到兵部侍郎梁光師開口就舉薦了侍衛司。眼下向拱又和趙匡胤起了爭執,他不好摻和,於是就表達了一個意思。皇上要我戰,我便去戰,也能保證戰勝。
“皇上,”一向在朝堂上開口不多的符彥卿此時說到:“臣也以為,由控鶴軍出戰更為合適一些。控鶴軍在收歸江南時便已將火炮用得爐火純青,且曹太尉徵幽雲之時與遼軍多番交戰,對於遼軍戰法、遼士卒習性更為了解。若有控鶴軍出戰,幽州之圍必能速解。”
“既如此,”柴宗訓說到:“此仗便要仰賴曹卿了。傳朕旨意,朕要親自到大營送將士們出征。”
到手的機會就這麼飛了,向拱鬱悶不已,一旁的向承甫卻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雖是正月初一便要出征,但控鶴軍將士並無怨言,柴宗訓檢閱三軍後親自送出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