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 斷補給(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彥進當年隨慕容延釗一起徵過幽雲的,也見識到皇上為了讓鐵騎軍用命,而主動將自己困在垓心,以至於後來還須聖駕持兇器親自上陣。
眼見他猶豫,一旁的董遵誨勸到:“王統領,還是快些依聖旨行事吧,可別誤了軍機。”
王彥進仍是不敢答應,只抬頭看了看柴宗訓。
柴宗訓笑到:“王卿只管率軍出發,朕已命淮南兵力接應,屆時你自江州順江而下,朕便要回汴梁,皇后差不多該生了。”
如果只是護送皇上出江州回汴梁,王彥進倒敢:“臣遵旨。”
李景達率親兵趕到江州,江州節度使同中書平章事朱令贇正在城頭等候。
李景達也不耽誤:“請使相點齊兵馬,隨本王一同去往江寧勤王救駕。”
朱令贇說到:“王爺,末將已集齊江州所有兵馬,共計十五萬,已在江邊聽候調遣。”
“好,好。”李景達拍手到:“大軍即刻出發。”
朱令贇卻說到:“王爺,末將聽聞周師已然登陸,在江寧城南猛烈攻城,我軍是走水路還是陸路?”
李景達思慮良久,猛的一拍桌子:“走水路,本王聽說周師之所以輕易登陸,乃是奸賊樊若水獻浮橋之計,我軍正可順江而下,將浮橋拆除,毀去周師補給線。周師糧草一旦斷絕,軍心必然大亂,屆時我等便可甕中捉鱉,將其盡數全殲。”
朱令贇又問到:“王爺,末將還聽說周師一路正在攻打洪州,洪州若有失,江州必受牽連,末將可須分兵駐守江州?”
急切之間李景達也來不及部署得那麼嚴密:“留下一萬步卒駐守江州,餘下兵力速速隨本王前去攻破浮橋。”
“末將領命。”
兩萬鐵騎軍帶著五天的乾糧朝著江州進發,一路倒也未遇抵抗便到了城下。
江州是長江上一個重要節點,大庾道水路有分支至此,自長江通往各地,乃是南唐重鎮。
柴宗訓親自來到城下打探軍情,但見城外堅壁清野,城頭上稀稀朗朗站著些兵士,並沒有如臨大敵的樣子。
回到營中,柴宗訓下旨到:“南唐守軍並不知我等前來攻城,不如就趁此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拿下江州城。”
此時也該拿下江州了,兵士們不過帶了五日干糧,一旦拿不下江州,後面洪州有失,就得餓死在原地。
“皇上,”王彥進心裡不踏實:“江州乃是南唐重鎮,卻根本未見多少守軍,其中會不會有詐?”
一句話倒提醒了柴宗訓,即便到了後世,江州一直是江防重鎮,怎麼可能只放這麼一點點兵力?
再者前方周師正在攻打洪州,洪州一下,必會舉大軍來攻江州。江州此時應該嚴陣以待,怎會看上去如此鬆懈?
柴宗訓不喜歡猶豫不決,況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看著沙盤說到:“老董,你速向西去,看看有無道路撤往荊南境內,王統領,速命將士趁黑夜攻城,若城上有大軍,可向西撤退。若無大軍,攻下城來須穩打穩紮,以防城內有埋伏。”
“臣等遵旨。”
城頭守軍一如白天鬆懈,且個個心懷不忿。十四萬人順江而下去搶功勞,卻留這一萬人在此面對中原虎狼之師。
要知道中原可是從吳越入境,一路甌州,信州,饒州,洪州這麼轉著圈的打過來,沿途戰必勝攻必克,指望江州城上這一萬步卒,不是白白送死麼?
還好一路並未見到洪州敗退下來計程車卒,莫不是洪州守軍擋住了周師?如果這樣的話,那真是菩薩保佑了。
因為機動性差,此次前來江州,只帶了一門火炮過來。炮兵將火炮安裝到位,便朝著江州城門開炮。
巨大的爆炸聲和火光嚇得城頭守軍慌亂逃竄,炮轟過後,王彥進率大軍竟然輕而易舉的攻下城頭。
柴宗訓隨後跟著上城看了看:“江州諾大一座城池,怎地不見守軍?況就算有伏兵,如今城頭已下,為何不來支援?”
王彥進抓了守城將領喝到:“皇上問你話呢?”
守城將領唯唯諾諾到:“回皇上,朱使相率軍隨王爺一道順江而下勤王救駕,只留了我等一萬老弱殘兵在此守城。”
柴宗訓又問到:“目下我軍已在江寧城南猛攻,李景達順江而下有何用?”
“回皇上,”守城將領小心翼翼答到:“王爺欲拆毀浮橋,斷王師補給線。”
“不好,”柴宗訓瞬間想明白:“王卿,速速率兵隨朕一道下江,追趕南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