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延釗喝到:“既是如此,為何不聽本王將令擅自出兵攻城?你可知軍法無情?”

“回齊王,”陳思讓辯解到:“末將本無意攻城,只在城下尋找失蹤兵士,只因城上守軍再三挑釁,末將恐再不出戰會有損鐵騎軍威名,這才被迫攻城的。”

“一派胡言,”慕容延釗怒到:“分明是你挑釁在先,攻下城池後還縱兵劫掠,你簡直罪該萬死,來呀。”

“在。”

“陳思讓擅自出兵,以至於損兵折將,攻下城池後縱兵劫掠百姓,罪無可恕,即刻拉出去軍法從事。”

“是。”

兩名兵士上前押住陳思讓,隨行而來的一干將領和幕僚急忙勸到:“齊王,陳統領一向驍勇善戰,此次出戰亦為我大周奪取城池,功過相抵,還請齊王饒他性命。”

慕容延釗冷冷到:“若就此饒過他,將來本王還如何統兵?爾等還不速速將他拉出去正法?”

“齊王,”將領們急忙又勸到:“陳統領跟隨齊王多年,南征北討立下不少功勞,還請齊王念在他往日功勞上,饒他性命,將其逐出軍中,永不敘用。”

陳思讓也求饒到:“齊王,末將知錯了,懇請齊王網開一面,末將再也不敢了。”

“報,”傳令兵急急衝進大帳:“齊王,吳越王聽說守將黃祥殉國,惱怒之下集結全國兵力大呼為黃祥報仇,正自臨安向此處殺來。且吳越王還命人豎了一杆大旗,上書:只誅思讓,旁人不問。”

任有道上前勸到:“齊王,目下我大軍仍駐紮於江岸,目下調集已是來不及,還請齊王速速回避,小人即刻組織城內軍士抵敵。”

“瞧瞧你做的好事。”慕容延釗怒到。

陳思讓說到:“齊王,區區一個錢俶有何懼哉?末將願領兵將其活捉將攻抵罪。”

說是這麼說,但以陳思讓軍對抗吳越全國兵力,為免也太託大了些,目下只好撤退。

慕容延釗突然想起隨聖旨一道而來的錦囊,當日傳旨時曾說錢俶納土歸降時拆開,但現在他居然舉全國之兵反抗,錦囊拆還是不拆呢?

慕容延釗是個機靈的人,情況有變,當然是拆。

開啟錦囊,裡面是一張紙條,內容很簡單:若果陳兵錢塘,早有歸順之意的吳越王必納土歸降,屆時可建議其順道從南唐入境,勸說南唐主一起歸降。

慕容延釗轉頭瞪著陳思讓,明明安排好的事情,竟然被他搞砸了。

吳越不過邊陲小國,皇上之志定不在此,必是在設法收歸南唐。況汴梁的眼線也送來訊息,皇上日日與楊業曹彬等人商議攻唐之策。

現在人家舉全國之力來報仇呢,豈會投降?更不會去南唐幫忙勸說李煜投降。

思來想去,慕容延釗喝到:“爾等還不將這不尊將令的逆賊拉出去正法,更待何時?”

一干將領急忙大呼:“齊王……”

“爾等休要再勸,”慕容延釗打斷他們:“本王向來賞罰分明,陳思讓不僅不聽軍令擅自出兵,還壞了皇上的大略,只殺他一個,算是便宜他了。”

果然陳兵江邊卻不動是有用處的,可惜陳思讓沒體會到。

數名兵士將陳思讓押了出去,他一再哀求,慕容延釗卻背過身去。

任有道又上前勸到:“還請齊王速速退回中軍,小人先去組織斷後。”

“不用了,”慕容延釗說到:“爾等即刻撤軍回去,搶老百姓的東西原物奉還。”

“齊王,那你呢?”任有道問到。

慕容延釗說到:“留陳思讓的人頭於城中,本王要會會吳越王錢俶。”

“萬萬不可,”任有道說到:“目下錢俶正是盛怒之時,齊王孤身留在城內,萬一有不測,小人等怎麼向皇上,向嶺南郡公交代?”

慕容延釗瞪眼到:“爾等是否想像陳思讓一樣?”

“小人等不敢。”

“既是不敢,還不快快退回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