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皇后大鬧荊南之事,何輝自然是記得的,他執禮到:“回皇上,據臣觀察,我炎夏子民向來勤勉,無須官家催促,每個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為官一任,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發展,不出數年,百姓自可富裕起來。”

柴宗訓想了想,好像還真是這樣,相比起來,炎夏人中好吃懶做的比例比其他人要少得多。特別是王朝初建時,最好的辦法便是不打擾百姓,任其自由發展,漢初至景帝之時的黃老治國就是這樣。

當然,以此為藉口懶政是不對的,這時候柴宗訓也不和他計較:“朕不與你論牧民之術,只問你需要多少時間,造作局可打造出一艘不沉的鐵船?”

何輝說到:“皇上,臣想過了,可先論證鐵在水中不沉,如此打造一個大些的鐵盆便可。只要朝中眾同僚親眼目睹鐵不沉於水中,必不會再反對以鐵治船,屆時臣再命造作局日夜趕工,做出一艘不沉的鐵船來。”

這個方法倒可以,柴宗訓點點頭又問到:“你是如何想到以瓷瓶類比鐵船的?”

“回皇上,”何輝說到:“臣素日對造作、術數之學頗有研究,皇上當日提出以鐵做船之後,臣如醍醐灌頂,回家便已試過,只是還未成功。”

所以說人最怕就是吃多了沒事幹,像何輝不動腦筋就有高官厚祿,一天閒著總得琢磨點事情吧。

柴宗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你且先回去試驗,需要什麼儘管跟朕說,朕無有不準。”

“皇上,”何輝說到:“造作局什麼都不缺,只是臣還有個疑問,鐵比木頭要重得多,雖鐵做戰船必木頭要耐用,但速度上卻大有不如,如果被圍攻,恐很難逃出。”

柴宗訓故作思慮的樣子:“這些天朕也在考慮動力問題,你且先將不沉的鐵船造出再說吧。且未成功之前暫不要聲張,以免朝中眾臣聒噪。”

有了皇上的首肯,何輝回去便開幹,先是以鐵片拼接,但防漏做得不好,很快滲水沉了下去。

接著便又用沙模製作整體,卻還是因為太重而沉了下去。

接連幾次失敗,何輝有些氣餒,柴宗訓不斷鼓勵讓他設法做得再大些,再薄些,無須顧及成本,只要能讓鐵船浮在水面便可。

幾次的失敗讓何輝有了些經驗,在此以沙模將鐵皮造得更薄,因冶煉技術限制無法做得更大,柴宗訓建議他設法以沙模做成三段式拼接。

不過半月時間,何輝便被熔鐵爐烤得臉色蠟黃,人也整個瘦了一圈。

為了防漏,他借鑑了做木船的經驗,打麻、桐油、石灰粉用足。

有了皇上分段拼接主意,何輝這次打造了一個長達數丈,寬一丈的鐵船。因為沒有叉車吊車,所有的拼接全靠人力抬動。

鐵船製作完成,先放水浸泡幾日,船底滴水不漏,目下最緊要的,便是放在河中會不會沉。

造作局的工匠牽牛拖馬,將鐵船運送至河邊,在緊張的氣氛中,鐵船被推入河中。

所有人瞪大眼睛,只見鐵船入水後晃晃悠悠轉圈,接著便穩穩的停在水面上。

何輝興奮的將此事上奏給柴宗訓,本在召開朝會的他隨即起身大呼:“宋王,魏樞相,爾等不是說鐵入水便沉麼?今日朕便帶你們去開開眼界。”

一干朝廷重臣隨著柴宗訓來到河邊,此時造作局的工匠已興奮的站在鐵船內。

“看吧,”柴宗訓揮舞著手掌:“朕早說過,以鐵可以做船。”接著他又吩咐到:“來啊,尋一艘與此同等大小的木船,讓兩船相撞試試。”

造作局當即拉來一艘木船,兩邊水手一起划著讓船對撞,木船瞬間被撞出一個大窟窿,水手全都落入水中。

“如何?”柴宗訓興奮的問到。要讓這些天圓地方的人相信鐵能做船,可是費了一頓功夫。

趙匡胤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回皇上,這鐵船雖比木船結實,但臣方才發覺,鐵船需要更多的槳,且划動速度更慢,若是運用在戰場上,恐怕很容易被圍攻。”

柴宗訓說到:“只要爾等相信鐵能做船,這鐵船的動力,朕自會想辦法。”

魏仁浦搖搖頭:“以木做船更輕便,更節省人力,況嶺南大山裡有數不清的木頭,但這鐵石,卻是很有限的。”

鐵礦石有限怕什麼,只要能將輪船做出來,這滿世界的礦石還不都是我炎夏的。

當然,此時和魏仁浦說這些沒有意義,柴宗訓只淡淡到:“魏樞相且放心,朕一定會設法讓鐵船的成本比木船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