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〇 送入宮(第2/2頁)
章節報錯
回到後宮,柴宗訓仍是一副氣呼呼的模樣。
符昭問到:“怎地近日很少看到官家笑?”
柴宗訓說到:“趙匡胤讓我納妃,我怎笑得出來。”
符昭笑到:“只要你封趙柔為妃,我敢保證,朝中以後便會天下太平。”
“朕偏不讓他如意,”柴宗訓說到:“弄煩了朕給他這個宰相罷了。”
符昭勸到:“一國宰輔,豈能說罷就罷?況趙匡胤自太祖時便輔佐大周,更傳言與太宗皇帝是八拜之交,雖然手上無兵,但他的姻親故舊加起來可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再說他主持朝政以來,大週一直國泰民安,一時之間恐很難找到人替代。”
柴宗訓長出一口氣:“你說的,我早就想到了,不然我早就把他給罷了,豈能容他天天與我作對。”
趙匡胤回到府中其實也頗不自在。
前些年皇上四處征伐,他主政國內,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其實近幾年也是這樣的模式,皇上對國政過問不多,但倆人的矛盾卻多了起來。
這一切源於符彥卿被拜為侍中,讓他感覺很不安全。
雖然符彥卿目下只是財相,且子侄無一人在朝中,但符家又是太后又是皇后的。
眼下趙德昭看著頗是受寵,但伴君如伴虎,要罷免他,不過是皇上一句話的事。
不管怎麼說,如果能有個人在皇上身邊,當皇上震怒於趙家時安撫上一句,事情會好轉圜得多。
趙匡胤信步走到後院,正遇趙德昭與趙柔兄妹在聊天。
他眼前一亮,整日擔心來擔心去,解決的辦法不就在眼前麼。
柔兒方才救了慕容德豐,在皇上面前立了一大功,若能將她送入宮去,宮裡宮外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趙家的富貴必能延續下去。
趙德昭與趙柔見到趙匡胤,忙上前來見禮。
趙匡胤問到:“柔兒,傷勢恢復得如何了?”
“蒙父王記掛,”趙柔說到:“已經好得差不多了。”
“好了就好,”趙匡胤說到:“當日也多虧了你,不然慕容家的小子早就魂歸西天,哪還輪得到他去做嶺南郡公。”
“父王,”趙德昭插了一句:“孩兒聽說慕容德豐就要回嶺南,父王可要時時注意他的動向。”
趙匡胤淡淡到:“這個小子是本王看著長大的,有何足懼。”
趙德昭搖搖頭:“父王,孩兒的意思,是指慕容德豐背後的皇上。咱們這位皇上,可不同於一般人,只要動了念頭,想方設法都要將其實現。先前皇上提出‘招標’之說,被父王駁了回去,慕容德豐就要空手回嶺南。以孩兒之見,皇上必不會善罷甘休,慕容德豐回嶺南必有動作。”
趙匡胤跟著說到:“咱們這位皇上,的確不同於一般人。若是其他帝王,只恐後宮佳麗太多被臣子罵荒淫無道。今天本王令禮部侍郎劉以銘試探著上書勸皇上充實後宮,早誕子嗣延續社稷,竟被皇上給駁了回來,由此還與本王爭吵了一番。”
趙德昭說到:“皇上做事本就不論對錯率性而為,父王不該與他爭吵。”
“他是皇上,一個念頭便足以讓天下大亂,本王怎能不爭?”趙匡胤轉頭看著趙柔:“柔兒,皇上大婚一年多卻無所出,本王估計皇后身體可能有問題。為了趙家的富國,本王決意將你送入後宮,未知你意下如何?”
趙柔淡淡一笑:“女兒明白父王的意思,為了趙家,女兒願意入宮。只是父王若要保全趙家富貴,卻不能強逼皇上納女兒為妃,此事尚需從長計議。”
趙德昭接話到:“父王,此事柔兒早已在佈局,救下慕容德豐便是此局中的一環。”
“哦?”趙匡胤突然變臉:“莫非刺殺慕容小子的刺客,是你指使?”
“孩兒怎會做此大逆不道之事,”趙德昭說到:“孩兒懷疑,就是李煜指使馮延巳所為,可惜孩兒沒有證據。”
“與你無關才是最好,”趙匡胤說到:“只因南唐同意修復大庾道,所以皇上才未繼續追查此事,如若不然,那李煜豈能脫得了干係。”
趙德昭想了想:“父王,雖然柔兒說不能逼皇上,但孩兒以為,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讓皇上知道,若柔兒能進宮,於他,於趙家是雙贏之事。”
趙匡胤問到:“其他方面?”
“對,”趙德昭回到:“皇上目下的重心全在嶺南,而且是抱著一定成功的決心。但嶺南畢竟是化外之地,若想將此地建設起來,須得耗費許多心力,但不讓其建設起來,卻要容易得多。”
“眼下慕容德豐即將趕赴嶺南,父王可著幾個得力的人為巡按,專一在嶺南盯死他,只要他一有異動,便群起而攻之。慕容德豐束手束腳,如何能辦事?”
“可皇上為了嶺南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豈是幾個言官就能解決?”
“皇上是有決心,可言官的恆心也不小嘛。日日上奏,天天彈劾,皇上不厭其煩,不就會來討好父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