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陰謀,大庾道在南唐境內,諒中原也耍不出什麼詭計來。

至多便是修通大庾道後,中原若要攻唐,便多了一個出兵方向。但只要南唐修通大庾道時設立關卡,屆時只要水陸路一封,嶺南兵士便是插翅也難飛進來。

李景達還有一個建議,既然中原急著修通這條商道,可適時提些條件,譬如南唐徵發民夫,而中原出錢糧,共同修建。

李煜原本優柔寡斷,雖然自己不願意,但中原皇帝緊逼,作為南唐擎天一柱的李景達也贊成,內心裡便有了答應的想法。

馮延巳只得了李煜的心意,急得沒法。如果南唐同意修復大庾道,促成此事的李景達必然會全權負責,屆時不管是聯絡中原,還是國主面前,必然強過他馮氏一頭,可他又想不出太好的辦法來阻止此事。

正著急的時候,卻見宋王府的下人來到館驛:“馮大人,我家大人有請。”

我家大人,那便是指趙德昭。

中原誰都知道,趙德昭和慕容德豐以及董遵誨三人,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將來宋王魯王齊王老去,必是這三人接班。

提前與其打好關係,倒也未嘗不可。

下人帶著馮延巳到了仁德山莊,此處乃是趙氏私家莊園,當年趙匡義也是在此密謀指揮攻打皇城之事。

趙德昭親自站在門口迎接:“在下久聞馮大人之才,所以特著人請來一敘,冒昧之處,還請馮大人見諒。”

“豈敢豈敢,”馮延巳客氣到:“上次在下拜會宋王,本欲與趙大人一見,哪知趙大人竟不在府上,原以為趙大人忙於公務,此次入貢恐難相會。今日得見,實乃三生幸事。”

“馮大人請。”

“趙大人請。”

二人入得廳上,分賓主落座,還是馮延巳要著急一些:“未知趙大人召見在下,所為何事?”

趙德昭端起茶杯淡淡一笑:“馮大人勿要心急,這是在下新近自大理國換來的碧乳春,你且先品品。”

馮延巳輕品一口,又聞了聞:“此茶倒似有一股處子幽香。”

“馮大人好品味,”趙德昭說到:“此茶乃大理國少見之滇紅,於將熟未熟之際採下,再以天葵初至之處子貼身伴眠,如此茶葉方熟,且兼具幽香。”

馮延巳說到:“若要合上時機,恐須費一番力氣。”

趙德昭笑到:“所以說好茶難得嘛。”

馮延巳又喝了一口,一副細細品味陶醉的模樣:“好茶,果是好茶。”

趙德昭放下茶杯,說起了正事:“未知馮大人對修復大庾道之事怎麼看?”

馮延巳這麼機靈的人,自然不會說錯話,他也輕輕放下茶杯:“此乃千秋功業,大大惠及中原何南唐社稷,在下自然是極力贊成,只是……”

“只是什麼?”趙德昭立即追問。

看樣子他是在替中原皇帝探聽訊息,馮延巳腹誹一陣,開口到:“只是我家主上對此事尚有些抗拒,在下正在設法勸諫。”

趙德昭淡淡到:“修復大庾道,利用穗都港,連帶著讓嶺南富庶,乃是我大周未來五年最重要之方策。馮大人,在下可在此透個訊息,若國主仍執意抗拒,恐中原與南唐難免干戈。屆時中原將南唐收歸,皇上便會下旨自家修建。”

其實打不打仗,收不收歸南唐,馮延巳還真不怕。透過幾次入貢,他已和中原朝廷建立了一些聯絡。皇上收歸南唐,若想治理好,總需要一些本土出身的官員,所以馮延巳謀個出身並不難。

但趙德昭極有可能是代表皇上來探聽訊息,所以馮延巳說到:“趙大人,茲事體大,我主需要一段時間考慮,在下勸諫也尚需時日,所以皇上面前,還請趙大人多斡旋。”

“這個自然,”趙德昭說到:“其實修建大庾道,南唐獲利比中原要大得多,我都想勸諫皇上放棄呢。”

馮延巳趕緊接話:“趙大人目下聖眷正隆,為何不上書呢?”

趙德昭搖搖頭:“爭奈慕容郡公目下主政嶺南,力主修復此道,以五年時間富庶嶺南。皇上也著實憐惜嶺南窮苦,所以才準了他。”

這幾日到處活動,馮延巳也聽得一些訊息,前不久為了慕容德豐做嶺南郡公之事,皇上不惜強力彈壓宋王與樞密使魏仁浦,還廢了整個御史臺。

看來這修復大庾道的關鍵在於慕容德豐,馮延巳心中有了計較,端起茶杯輕笑到:“趙大人,喝茶,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