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 殺降(第2/3頁)
章節報錯
“皇上,”陳思讓說到:“自聽聞皇上被圍,齊王按照旨意率領臣等日夜兼程將遼兵反包圍,慕容總管參臣等未實心用事,然此次圍困遼兵,至遼統帥耶律奚底以下,並無一人逃脫,且如無齊王不眠不休數晝夜指揮臣等牽制,楊指揮使焉能暢通無阻進入垓心救駕?”
照道理講,鐵騎軍的戰力要比遼軍差一點點,但如果每個兵士都能像曹彬的新軍那麼拼命,在數量優勢的支撐下,應當不需要等到楊業來救駕,便可以攻破遼軍包圍。
如果柴宗訓真要治罪,也說得過去。
不過此時正在出征途中,而且鐵騎軍老兵油子的情形柴宗訓也有一定的瞭解。
之所以把自己困在垓心,就是想逼鐵騎軍拼命一把。
雖然未達到心理預期,但鐵騎軍也算有所表現。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作為一國之君,柴宗訓雖然性格剛烈,但也懂得適時的容忍,況此時打了大勝仗,鐵騎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
此時慕容德豐看著陳思讓說到:“陳統領,你說這話臉紅不紅?若你真如新軍那般拼命,豈能逼得吾皇怒拔天子劍,親身上戰場?”
“誒,”柴宗訓說到:“慕容兄身為行營總管,此次出征之兵皆是依你戰略行軍,沒必要捧一個踩一個嘛。”
“以朕來看,新軍拼死血戰,完成既定戰略,當重重有賞;鐵騎軍圍敵有功,雖救駕遲滯一會,但全殲遼軍也算大功;背嵬軍因資訊不通,最後投入戰場,但及時救駕,也算大功一件。”
“還有李光實李統領,棄暗投明,裡應外合,才使得朕能順利部署,全殲遼軍,功不在鐵騎軍之下。”
“待來日盡復幽雲,凱旋班師,朕當於金鑾殿為眾卿一一封賞。”
一眾將領齊齊跪下大呼:“臣等謝主隆恩。”
慕容延釗知道出征途中皇上不會把他怎麼樣,現在作戰不力之事囫圇略過,且還議了功,他還是滿意的。起身之後他說到:“皇上,臣有本奏。”
“齊王且奏來。”
“回皇上,目下投降遼兵有數萬之多,聚在一起每日消耗錢糧無算,還需我軍派人看守,臣請皇上下旨妥善安置,以免成為我軍累贅。”
柴宗訓想了想:“且將這些俘虜遷往中原,待來日收復幽雲之後交還遼國。”
一般對待俘虜也是這樣的,慕容延釗之所以上奏,其實是想由他來押送俘虜,這戰場上的活兒壓力實在太大,而且皇上還不怕死,搞些冒險的事,弄不好就得讓他背鍋。
雖然入了凌雲閣是莫大的榮耀,主要還能保兒孫富貴。
但兒孫自有兒孫福,況現在慕容德豐是徵遼行營主管,慕容家的富貴榮耀,他來保穩妥一些。
對於剛才慕容德豐彈劾一事,慕容延釗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救駕不力,讓皇上親自拔劍上戰場,但凡出於公心的總管,都會彈劾他,慕容德豐大義滅親之舉只會讓皇上更信任他。
“皇上,”慕容延釗說到:“臣即刻親自押送這批俘虜回中原,待來日遼人來贖。”
柴宗訓搖頭到:“徵遼功未成,齊王豈能離去?”接著他掃視一眼眾將:“以朕看來,由李光實統領押送俘虜回中原最為恰當。”
“李統領久違中原,此次恰好趁機領略中原方物,憑弔一下先人。況遼兵習俗,李統領亦熟知,由他押送,最為恰當不過。”
“臣遵旨。”慕容延釗和李光實倆人都有些不情不願的答到。
李光實不願意的原因是,剛剛歸順,正好立功,偏偏卻要押送俘虜,白白浪費機會。但旨意說得在情在理,他不得不答應。
回到營中,眼見李光實悶悶不樂,副將趙思禮問到:“統領方得嘉獎,為何卻面無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