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 降易州(第2/2頁)
章節報錯
兩船相近,楊業扶著一個扎頭巾,衣左衽的人上船,便是東易州刺史劉宇。
劉宇性子比較急,上船就問到:“楊統領,王師到哪了?遼人的援兵就快到了,若援兵一到,下官便做不得主了。”
楊業拉著他進艙:“劉大人且莫說話,先與我見過皇上。”
“皇上?”劉宇一愣神。
柴宗訓站了起來,楊業率先跪下:“劉大人,這便是我大周皇上。”
劉宇端詳柴宗訓一眼,激動的跪下:“漢唐遺民劉宇,參見吾皇陛下。”
柴宗訓上前將劉宇扶起:“劉大人休要多禮。”
劉宇再次看了柴宗訓一眼,顫抖著聲音說到:“皇上,易州子民,久受遼人欺壓,無一日不在苦盼王師,今日臣竟於此與吾皇不期而遇,怎不令臣激動。”
柴宗訓扶著劉宇坐下:“劉大人,此次朕舉大軍,便是要盡復幽雲十六州,解我生民倒懸之苦。”
“皇上能冒如此之風險,在此與臣相會,臣自是相信此次徵遼定能一舉功成,如此,實是我十六州遺民之福。”
“劉大人,”楊業開口到:“情況緊急,你且先將遼人軍情奏與皇上知道。”
劉宇擦了擦眼角:“回皇上,遼人聽說皇上舉大軍來攻,已派遼將耶律奚底率五萬大軍援救東易州,目下耶律奚底兵峰已至蔚州,不日將抵易州。”
“後續還有遼將耶律沙與耶律休哥率十萬大軍來援,耶律沙與耶律奚底倒不足懼,只是那耶律休哥有萬夫不當之勇,且智計百出,新近被封遼人第一猛將,正是欲建功討好遼主之時,吾皇不得不防。”
“劉大人休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楊業插了一句:“若教他遇著我楊業,管他休哥還是休弟,都叫他有來無回。”
“楊統領休要輕敵,”劉宇說到:“目下距先皇徵遼復瀛洲、莫州不遠,十六州民心仍向著我大周,所以楊統領更該謹慎,若能戰勝遼國鐵騎,便是隻復易州,對我等遺民來說,也算有了個盼頭。”
劉宇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打了勝仗,就是隻收復一兩個州且能守住,其他州的百姓不啻於打了一劑強心針。
若遭了敗績,眼看做漢家人無望,遺民只能逆來順受做遼人了,如此要盡復幽雲十六州將更難。
楊業本是謹慎之人,方才之所以不服氣的說了一句,只是打算給劉宇一點信心:“劉大人且放心,此次不盡復十六州,楊業誓不回還。”
劉宇拱手到:“只是吾皇須儘快設法拿下東易州,臣與涿州刺史何釗平日多有書信來往,臣觀他言語中頗有懷念漢唐遺風之意。若吾皇能雷霆一擊拿下東易州,臣便敢保說通何釗,令他開城迎奉吾皇。”
柴宗訓思慮一會,開口到:“劉大人既為一州之長官,想必對州內防務應該很清楚,可否說與朕知道?”
劉宇苦笑一聲:“回皇上,東易州有遼兵一萬駐守,自楊統領到後,那判官劉元德揹著臣調整了州內防務,目下臣對各軍一無所知。”頓了一下,劉宇咬牙說到:“不過若王師攻城,臣願效死命率家丁開啟城門。”
“不可不可,”柴宗訓連連擺手:“攻下東易州後,朕還指著劉大人保境安民呢,怎可讓劉大人白白犧牲。”
久未開口的慕容德豐忽然問到:“劉大人,你是從何處下易水上船與楊指揮使相會的?”
劉宇回到:“易水下游有群山,其中狼牙山上有劉氏家廟,自楊統領到境,我每隔七日便假意上家廟燒香,與楊統領相會一次。”
狼牙山,又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名。
慕容德豐又問到:“狼牙山可有遼人守軍?”
“這位統領莫不是想自群山之中調兵入城?”劉宇說到:“此計怕不可行,那狼牙山山勢險峻,挺拔陡峭,猶如長短不一的巨齒狼牙,故名狼牙山。”
“且關隘處均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劉元德早派人守住。況王師一至,若守軍燒起狼煙,城內士卒須臾便可來援,不可,不可呀。”
慕容德豐沒有接話,只是出艙試了試水溫,回頭到:“楊指揮使,若是背嵬軍趁夜分批泅渡至狼牙山入城,你覺得有難度麼?”
“啊?”劉宇說到:“現在不過暮春,易水之冰剛解,若是泅渡,恐怕…”
楊業接話到:“沒問題,若是懼水冷,豈可入背嵬軍。”
“啊?”劉宇再次驚歎。
楊業繼續說到:“只是怕帶著兵器不好入城。”
慕容德豐想了想:“背嵬軍以一敵十,只需泅渡潛入上千兵士即可,若我軍攻城之時,潛入兵士裡應外合開啟城門,如此我軍傷亡當能減到最低。”
劉宇說到:“若只是上千軍士兵器,我或可提供。”
“如此甚好,”柴宗訓說到:“便依慕容兄之計,自明日起,派背嵬軍連續潛入城內,攻城之時裡應外合。”
劉宇畫了東易州草圖給柴宗訓,並指明從狼牙山何處上岸,上岸之後於何處與他接頭,一直商議到天色微明,他才不舍離去。
回到軍營後,楊業親自點兵,並趁夜帶頭跳入易水,朝下游泅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