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 持續削權(第2/3頁)
章節報錯
“回皇上,臣乃父皇麾下押糧官。”
“以卿之忠義,做一押糧官卻也太大材小用,”柴宗訓想了想:“你可願留於汴都,做朕的黃門使?”
黃門使的職責專一負責傳遞聖旨,上呈奏章,李守節慾在汴梁探聽訊息,這個職位再好不過。
他當即跪拜:“叩謝吾皇天恩。”
李守節謝恩退去之後,柴宗訓當即召來趙匡胤。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浸,趙匡胤已放下了憂傷,只是不再像以前那般江湖氣十足。
“趙卿,當日削節鎮之方策乃卿奏請,朕深以為然,依卿之見,朕是否削得太操切了些?”
趙匡胤忙問到:“皇上,是否有哪個節鎮敢於抗旨?”
柴宗訓不答,只反問到:“依卿之見,若有抗旨的節鎮,會是哪個?”
趙匡胤對到:“皇上,事關重大,臣不敢胡亂揣測。”
“今日殿上並無他人,只是朕與卿閒聊而已,卿但說無妨,朕也好提早準備。”
趙匡胤思慮一會:“回皇上,若有抗旨,首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重進乃太祖皇帝外甥,太祖皇帝無子,當日重進亦曾覬覦大位,只因太宗皇帝雄才偉略,重進深知不敵,所以一直潛伏。”
“先皇臨終前,特地將李重進由汴梁調任淮南,便是防他有異。”
“據臣所知,重進至淮南後,多有怨言,且如今皇上登基三年,重進一次也未來朝,此次削節鎮,重進若有反意,當趁此時候。”
好彩征服了趙匡胤,有他在,柴宗訓很多事情皆無憂。
“卿所言甚是,”柴宗訓不住點頭:“除李重進外,可還有人會抗旨?”
趙匡胤又想了想:“回皇上,若說還有人反,便是潞州李筠。”
“潞州與北漢接壤,李筠常年駐守,早與北漢暗通款曲,常年養寇自重,若說第二個抗旨,當屬李筠。”
柴宗訓淡淡一笑:“卿可知李筠遣子李守節至汴都遞交北漢約他出兵的蠟書?”
趙匡胤說到:“回皇上,此不過是李筠的把戲,他乃是想告知皇上,北面有大敵,若削他權柄,他隨時可投北漢。”
這一點趙匡胤倒分析錯了,所以說帶著一千多年的記憶就是好。
雖然分析錯,但柴宗訓也可以依著他的分析出兵,不讓他有疑心:“趙卿家,雖然做君父的不該懷疑臣子的忠心,然潞州之地實在太過重要。”
“況如你分析,若李重進與李筠同時抗旨,朕將兩面受敵。”
柴宗訓裝作深思熟慮的樣子:“依朕看來,你可偷偷帶五萬精兵於潞州附近遊離,若李筠一有異動,可隨時殲之。”
“皇上,”趙匡胤說到:“兩相比較,李重進之危更甚,臣願領精兵駐守滁州,隨時防備李重進。”
“李重進勢大,”柴宗訓說到:“五萬兵馬恐怕不夠,若調動大軍,倘李重進察覺,如此正好落他口實。”
“卿且先遊離潞州,至於淮南,朕需得好好參詳,找個方策穩一穩李重進,勿使他與李筠同時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