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董如誨應了一聲,轉身退下。

如果人人都像董如誨這樣就好了,命令什麼就幹什麼,不反駁,不質疑。

除了趙匡胤手下的中級軍官,應當還有李筠,李重進這些外鎮節度也在觀望。

根據歷史記載,柴榮死後,這倆人都有反叛之心,卻被趙匡胤搶了先。

於是倆人一起反了趙匡胤。

雖然先後被鎮壓,但其過程也是勞民傷財,死了不少人的。

如此看來,兵變之後的事情,其實比兵變本身要麻煩得多。

隔日才上朝,太監萬華高叫到:“眾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人當即走出班列,舉著笏板大叫到:“啟稟皇上,臣劉溫叟有本奏。”

“卿且奏來。”

“稟皇上,臣參劾陝州防守使潘仁美九大罪狀。”

“犯上作亂,罪其一。”

“驕奢淫逸,罪其二。”

“縱軍行兇,罪其三。”

…………

“貪汙軍餉,罪其九。”

“陝州之地連年大旱,當是潘賊惡行引致天怒人怨,請皇上速誅此國賊。國賊既死,臣擔保陝州將普降甘霖。”

“臣附議。”

“臣附議。”

“懇請皇上誅此國賊,以正綱紀。”

底下瞬間黑壓壓的跪了一群人。

“啟稟皇上,”副宰相王溥做總結性發言:“劉大人所奏句句屬實,潘仁美欺君罔上,罪不可赦,請皇上速誅此國賊。”

柴宗訓有些不耐煩:“一個防守使而已,不過管兩州邊防,況其於任上屢立戰功,多次打退北漢,可能犯如此誅九族的大罪嗎?”

“皇上,”王溥說到:“臣聞潘賊於瀛洲劫持太尉,意圖弒君,僅此一條,便足以誅其九族。”

“王史相,”柴宗訓的語氣很重:“你說潘仁美弒君,可有證據?他若弒君,朕豈能於此時此地早朝?”

“臣聽聞,陛下為北漢大將楊業所救。”

“哈哈哈,”柴宗訓大笑:“北漢與我大周乃是不死不休的世仇,北漢大將救朕?”

“王史相,政務多由你與範師相處理,欲殺潘仁美,下旨便是,何必搞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樣子。”

“皇上,”王溥知道失言,重重跪倒:“臣與潘仁美並無私怨,臣一片赤誠,只是為了社稷著想,並無私心,懇請皇上明鑑。”

“朕知道你一片忠心,不過朕是不會殺潘仁美的,要殺你自己殺,朕的鳥兒還沒喂呢。”說罷柴宗訓便起身往後跑去。

“皇上,皇上。”王溥跪著追了幾步,隨即回頭緊緊的抓住範質的胳膊:“範相,皇上頑劣至此,太祖皇帝與大行皇帝好不容易打下這一片基業,可不能喪在咱們手上啊。”

範質只是想殺潘仁美敲打趙匡胤,既然皇帝不願意殺,他可不摻和這趟渾水:“王相,此事當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