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柴宗訓淡淡到:“你也曾鎮守一方,怎麼遇事慌亂至此?”

董遵誨跪了下來:“皇上,臣慌亂中失了禮節,懇請皇上降罪。”

“起來吧。”柴宗訓仍是淡淡的:“一個趙匡義而已,不至於慌亂成這樣。”

董遵誨起身拱手到:“皇上,臣願意帶兵捉拿趙匡義一干人等,立功贖罪。”

柴宗訓冷笑一聲:“朕若是願動干戈,豈能放任趙匡義猖狂至此?”

“既然趙匡義想造反,朕便給他添一把火。速傳朕旨意,交權日近,各節鎮並無動作,敕令節鎮下屬的副將以及幕僚皆可自薦,朕將於聖旨所定日期親自進行遴選,遴選出來即時上任。”

石守信軍中再次鬧開花。

先前只有副將劉慶義和首席幕僚白令光倆人暗示要做刺史和轉運使,現在遴選旨意下來,各副將和幕僚皆有希望,除了相互之間明爭暗鬥之外,還一天到晚不停遊說石守信。

石守信煩不勝煩,便召集副將和幕僚們開了一次會議。

人到齊之後,石守信開口到:“列位都是與守信一起自屍山血海中爬出來的生死兄弟,試問一句,守信平日待列位如何。”

即便腹誹石守信刻薄,但此時一眾副將與幕僚也不得不附和到:“統領待我等比親兄弟還親。”

“既如此,”石守信說到:“守信有幾句肺腑之言,要說與列位兄弟知道。”

“列位平日裡在軍中作威作福,吃空餉,搶百姓的事情沒少幹吧。”

“只因上有太尉與守信,所以小皇帝也無可奈何。”

“然列位若做了朝廷的官,太尉與守信自是兼顧不到,朝廷的法度,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列位不妨掂量掂量。”

石守信停頓了一下,留意各人的臉色:“做刺史雖好,可哪有軍中自在?”

“所謂的刺史、轉運使,不過是小皇帝要將天下兵權收歸己有而使的陰謀,列位要三思,切不可被小皇帝利用亂了陣腳。”

陰謀嗎?這明明是個陽謀,明擺著就是分化各節鎮。

身為節鎮,你可以抗旨,但你不能阻擋手下人進步。

只要三大軍頭不鬧事,看你們這些中級將領能翻出多大的浪來。

石守信的話,劉慶義一句也聽不進去了。

當年劉慶義與石守信一樣,皆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

十個人一起結拜,許下了‘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但現在趙匡胤為太尉,大周第一武將,石守信也是個節鎮,中上級將領,唯獨他劉慶義,啥也不是,還一天到晚要看石守信的臉色。

“統領,”劉慶義說到:“我太想進步了。”

“此雖是皇上的陰謀,但若我為轉運使,敢保一州之財富盡入統領之手,懇請統領成全。”

這是紅果果的要官了。

石守信瞪眼看著劉慶義,被堵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