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創意她想,日常運營她做,自己只是幫著把把關,投點錢,不損失什麼,反而還能賺錢。

這一波,不虧。

聊完了何夢雪的事以後,陳言也問起了這次來的目的:趙宣的死。

聊到這個,何夢雪的態度就更嚴肅了。她甚至連酒都給放起來了。

在她的講述裡,陳言才大致瞭解了整個事情的始末。

趙氏集團作為國內最頂尖的財團,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轉邏輯。

他們有九個支脈,每個支脈掌管一到兩個省的業務。握有集團5%10%左右的股份。並可以自己開展自己的業務。

有種國中之國,或者諸侯的感覺。

而集團總部除了天都總部之外,直轄八個省的分公司。並握有各家支脈分公司40%以上的股份。和總公司15%的股份。

這種交叉控股,和強自主權分公司的方式,既制衡著趙氏集團內部的權利,讓趙氏集團不會因為某一支太強,而一家獨大。

也讓集團內部不至於一灘死水,各家支脈都有著充足的競爭,想方設法的發展,創新。

而每隔1015年,上一任董事長卸任,各家支脈就會競爭主脈。

想要競爭主脈,他們除了自己支脈的股份之外,除了自身強大之外,還至少要獲得其他九個支脈中三到五個以上的支援。

這期間,合縱連橫,腥風血雨,可以說是無比的殘酷。

而趙擎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並且只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梳理、整合完成了總部和各家支脈與分公司。

之後,在又蟄伏了三年以後,在兩年前,他試探的對外吹風,說他認為這種制度其實非常的落伍,而且內鬥嚴重,不利於集團的發展。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節奏越來越快。這種制度會讓公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而一個家族的人才,也遠遠比不上整個國家的人才。

所以,他決定改組公司,收回各家支脈手中的權利,並且有意向在未來聘用職業經理人,讓趙家一步步的退出趙氏集團的管理層,只保留手中的股份和必要的監督權利。

而各家支脈聽到這個風以後,反應也完全不同。有激烈反對的,有沉默的,有支援討好的,不一而足。

支援的說這是功在千秋的一種舉措。

反對的則是認為趙擎天狼子野心,用著冠冕堂皇的藉口收權,但其實是想玩一家獨大的把戲。

(聽到這,陳言回憶了一下,覺得趙瑛應該也是這個時候,被自己父親派到楊暖暖身邊的。)

接下來的兩年,就是漫長的扯皮的兩年。

幾個支脈和趙擎天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談判和交鋒。而趙擎天的態度也越來越堅決:就是要收權!就是要把所有的權利回收到總部來!

趙氏集團遇到了這麼一個強勢的掌舵人,是好事,也是不幸。

所以,在去年,雙方正式鬧掰。在半年前,以趙宣為首的四家支脈開始和趙擎天展開了隱秘的交鋒。

雙方從業務線,到供應鏈,到金融、經濟層面開始不停的搏殺。結果趙宣一方卻節節敗退,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幾個支脈的市場份額被總部給收回,霸佔,擠壓。銀行信貸被斷,資金流緊張。甚至有一家支脈旗下的分公司被蠶食的太厲害,中層支撐不下去,主動投奔總部,被總部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