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扶靈皇帝一頑童(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日朱溫與朝中大臣商議殮辦昭宗後事。
群臣皆是朱溫的部下,他們提議草草辦理昭宗後事便可,不料朱溫卻道:“不可,需得隆重其是,大辦特辦。”隨即吩咐群臣準備出殯之禮儀。
這時刺史王彥章來報,晉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吳王楊行密、蜀王王建聽聞昭宗駕崩,各調集數萬兵馬,直往洛陽而來,揚言不日將揮師夾擊洛陽。
昭宗一死,各藩王便有口食,藉機討伐,這樣的結果早在朱溫預料之中,但此時聽了王彥章的稟報,卻也不由全身一震。
殿中一位大臣道:“如今皇上駕崩,李唐江山無後,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下官愚見,此時正是梁王登基的大好時刻,何不從速稱帝,以絕各藩念想。”
又一位大臣道:“不可,此時稱帝,便成了眾矢之的,萬萬不可!”
一時大殿上你一言我一語,喧嚷不休,贊成或反對,各執一詞。
朱溫覬覦皇位多年,何嘗不想即刻就當皇帝?
但他心想:“現下四方割據已成,自己軍威未固、人心未穩,此時稱帝必定自招口舌,說我謀朝篡位,四方藩王必將藉機討伐。這眾矢之的,當箭靶子的事情,如何做得?”
他原想讓李曄一紙詔書將皇位禪讓於已,再在眾目睽睽之下舉行一場禪讓大典,這樣名正言順,便可高枕無憂,做這天下皇帝。
李曄既死,詔書原可偽造,但沒有李曄親口在禪讓大典上傳位,四方藩王本就疑心病重,定然不服。
暗忖:“如今唐室的人都被我殺光了,要找個傀儡皇帝,也不可得!”他沉思良久,突然道:“速傳軍師敬翔來見本王!”
不多時,敬翔姍姍而來,朱溫將兵逼邊境的事說了。
敬翔道:“梁王如今萬不能稱帝,李克用等藩王此番駐兵邊境,看似均為昭宗駕崩,氣勢洶洶前來討伐梁王,實則各懷鬼胎,皆想坐山觀虎鬥,做那漁翁之想。只要梁王不稱帝,他們必不會輕舉妄動。”
朱溫道:“如今唐室無後,那便如何?”
敬翔道:“唐室雖無後,卻不愁沒有皇帝。唐室子孫何止千百,各藩王豈能盡識?梁王只須找個相貌不俗之人,以假亂真,以之鉗制群藩,即可穩住局勢。”
朱溫喜道:“軍師高見!”臉上精神一振,隨即哈哈大笑。
笑畢,命“陰陽雙煞”出宮尋覓“假皇帝”之事。
戈鷹走上前來,躬身道:“無需大王操心,現成的便有一個!”當下把捉住蕭影之事說了。
朱溫大喜,說道:“速提他來見本王,倘若面目太過凡俗,那也不成。這事要做得滴水不漏,免得別人要犯疑心病!”
不多時,蕭影被提來朱溫殿前。
朱溫向他道:“皇上新崩,本王正愁沒人即位,現下正好,皇帝就由你來當吧。”說話間面上似笑非笑。
蕭影聞言一怔,心下想:“這老賊大權在握,何不自己當皇帝,幹嗎要我來當?這可糟糕,朱老賊原是見過我面的,倘或被他認了出來,我還有命麼?”言念及此,只是低著頭,哪敢答一句話?
好在朱溫似乎並未認出自己來,又在心裡想:“那晚在德陽殿中,朱溫便認我不出。那日在小橋之上,他一雙賊眼只盯著媽媽看,沒記清我的相貌,也不足為奇。後來我又被那個大頭鬼捉了去,他們想我定是死啦。現在他讓我來當這個假皇帝,不知安的什麼心?這樣也好,逮到時機,爹媽大仇便可得報!”
朱溫讓蕭影當皇帝,豈會有好心,他早在心裡盤算好:“且讓這毛孩先當一陣子皇帝,這樣四方藩王便不會起兵造反,我正可養兵蓄銳。待時機成熟,再讓他將皇位名正言順傳於我,諒他也不得不聽話。那時我大梁兵威將廣,那些狗屁藩王便有不服者,兵戎相見,何懼他哉!”
當下朱溫又讓人偽造一道昭宗的遺詔,詔曰:“朕身體大恙,不日西歸,唯恐李氏江山旁落。幸得梁王盡心竭力,輔佐朝政,匡扶社稷,朕心甚慰。他日朕西歸,可封梁王為輔政大臣,扶持幼主李柷登基為帝。”
另又以朱溫的口吻寫了一道檄文,文曰:“嗚呼哀哉,吾皇駕崩,舉國同悲!小王每思吾皇知遇之恩,無不感激涕零。唯盼暫歇兄弟干戈,前來梓宮叩首瞻觀喪儀,以盡臣子之忠。先皇有詔,命溫輔佐幼主李柷登基,溫不敢違詔,不日隆舉登基大典,望望各路藩王謹遵先皇遺詔,與溫共扶幼主為要。”
寫畢朱溫命屬下速速送達各藩王手中。
蕭影被人穿上孝服,押到昭宗的梓宮前,行孝子之禮。起初他死也不肯跪拜磕頭,但隨後一想:“昭宗也算是精明能幹之主,可惜生不逢時,窘迫慘死,可悲可嘆。不管怎樣,好歹他也是個皇帝,我磕幾個頭也算不了什麼,何況他還是師父的丈夫。倘若今日死的是朱溫,便是殺了我,也不來磕這個頭!”心念及此,他跪下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