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滄海一聲笑 第四章 西涼苦,最苦是百姓(第1/2頁)
章節報錯
羊肉湯要放蔥花,胡椒粉,配蔥花餅,這是涼州的見面禮,趙子良如是說道。
老徐頭的羊肉湯果然如趙子良吹噓的那樣好喝,但也僅有一碗,並不是老人吝嗇,而是肉湯實在太香,在這個餓殍滿地的函谷關沒,弄多了怕招來非議。
“老徐頭,怎麼從大門口跑到這偏僻的地方了”趙子良喝完羊湯抿了抿嘴問道。
“眼下這時節,尋常百姓都逃難去了,我也只能躲在這掩人耳目,偶爾救濟一些災民”。
“到底發生什麼了”?
老徐頭收拾了一下桌上的碗筷道:“哎,說來話長,根本原因就是邊軍和關中軍的衝突,只是趕上了今年的旱災,最終苦的都是老百姓”。
趙子良眼神變得嚴肅起來繼續問道:“涼州大旱,為何朝廷一點聲音也沒有聽到”?
“這就是陛下派我們來查明的問題,有人在刻意隱藏真相”宇文朔接著回答道。
“老先生,寒鴉這邊還有什麼線索嗎”?
“回殿下,自當初您從涼州回去,秋收之際便突逢旱災,按照往常朝廷都會賑災,但是奇怪的是刺史府卻頒佈了古怪的戰時封鎖令,不僅把整個涼州封鎖起來,而且還提高賦稅從百姓手中收取錢財,說是以備不時之需,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涼州是內亂並無外患”。
“你說的是涼州刺史肖雲龍頒佈的命令,可是西涼軍軍權並不在他手中他如何能管得了四十萬西涼軍呢”?
“這就是涼州一直存在的隱患了,看似四十萬西涼軍,十五萬的邊軍和二十五萬關中軍各成一派,明爭暗鬥許多年了”。
趙子良接著老徐頭的話也說道:“不錯,這倒是涼州心照不宣的秘密了,真正的涼州兒郎都在戍守邊關和那些北蒙蠻子拼殺,而那些後來遷入涼州的關中人,卻守著涼州僅有的富碩之地狐假虎威”。
“關中軍和邊軍都是隸屬西涼軍,食同谷枕同被,為何還會有派系之爭”宇文朔繼續問道。
“殿下你就是久居高位不知人間疾苦了,涼州西起金州嘉峪關,東至函谷關綿延數千裡是天下五洲最大的一塊,但是東西兩邊完全是兩幅模樣,函谷關這邊的東境多是家境殷實之人,關中軍也都是出自這些家庭,而西邊卻都是貧寒之家,不同於東境送兒郎參軍是為了謀得一官半職,那些邊軍將士才是為了守住腳下這片土地參軍的漢子”趙子良一反常態地嚴肅說道。
“趙將軍所言不假,殿下應當知道西涼軍因為戍守邊關所以在五洲軍隊中軍餉也是最高的,曾經的關中軍也曾和邊軍一樣紀律嚴明,但如今的關中軍太平久了,在涼州這塊土地上,沒有比參加關中軍更舒適的了,達官貴人的公子哥雲集其中,甚至為了進入關中軍不惜重金賄賂,尤其是刺史府的親信更是把控整個關中軍,曾經把守國門只聽皇命的關中軍早就是名存實亡了”老徐頭長嘆一聲說道。
“如此看來,關中軍還真是我大淵一塊腐肉了,那這次他們剋扣軍餉,壓榨百姓意欲何為寒鴉可有眉目”?
“據訊息稱,那軍餉都是要運往邊軍的,如今北蒙那邊出了個扎和的人物,號稱草原雄鷹不甚太平,大小爭鬥不斷,若沒了軍餉糧草,恐怕會出現譁變,倒時候說不定被奸人利用,而且據探子報,眾多不堪重負的災民逃難途中都消失了,具體原因還沒有查明”。
“豈有此理,真是有其子必有其父,這肖雲龍跟他那個兒子真是一丘之貉,咱們直接直搗黃龍把他綁了問罪吧殿下”趙子良義憤填膺道。
“肖雲龍目無王法自然是要問罪的,但是不能打草驚蛇,他背後一定還有為他撐腰的人,更何況我們也沒有他主謀的證據,待我們前往滄州城找到證據和主謀再定他的罪”宇文朔此時顯得沉穩起來。
“殿下說的沒錯,這事情背後一定有巨大的陰謀,肖雲龍看來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王石虎也附和道。
“既然如此,咱們事不宜遲,休整片刻便繼續趕路吧”宇文朔起身說道,卻不料趙子良登的起身也說道:“走之前,咱們得為這碗羊湯做點事”。
——————————————
函谷關內除了那日夜巡邏的七千守軍,原本共有在此安家的五十戶人家,除了孫家是地主外其餘四十九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家。
入夜後的孫家大院內,一臉諂媚的賬房對著孫家家主孫連英笑著道:“恭喜老爺,賀喜老爺,剛剛清點完這次把那些逃難賤民的田產方琦收回加上這些時日高價賣出去的糧食,這個月咱們足足轉了十萬兩銀子啊哈哈”。
“哈哈,好,很好,等到那些西邊來的賤民都滾了,整個函谷關就都是我孫家家產了哈哈”。
“還是老爺高見,與那龐將軍早早就談好了合作,咱們軍民一心哈哈,以後在東境也算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賬房賊眉鼠眼繼續笑著道:“不過也真是老天爺給機會,這旱災來的突然,也就咱們家境殷實還有餘糧了,不過沒想到嘿嘿,那些個大人物心這麼黑,活活是要...”。
賬房看見孫連英冷冷的眼神自知說的不妥,趕忙閉上了嘴巴,孫連英冷哼道:“上面自然有上面的安排,咱們只管掙錢就是,等著到時候少爺回來接任這函谷關守將之位,咱們孫家才算是登堂入室了,在此之前給我把嘴巴都管嚴了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