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八強戰。

聯賽盃打到八強的程度,肯定要認真應對了,到這個階段,很容易遇到曼聯、切爾西等球隊,布拉尼夫不算太困難的對手,米爾沃爾坐鎮主場,以2比1輕鬆拿下比賽。

2比1,看似艱難,實則很輕鬆。

張揚只是派出了半主力陣容,米爾沃爾全場壓制,也打的非常穩定,後場球員基本就呆在後面,布萊克本連反擊都找不到機會。

最後布萊克本的進球,也是因為張揚放水了。

他預知到了進球,根本沒有理會。

進就進了!

反正比賽都已經贏下來,2比1和2比0也沒區別了。

等聯賽盃結束,張揚給全隊放了一天假,第二天收拾東西,帶隊乘坐飛機去往日本,參加國際足聯世界俱樂部盃賽事。

————

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盃是國際足聯著力推廣主辦的一項國際足球賽事,旨在讓全世界各大洲的冠軍能像世界盃一樣捉對廝殺,讓各大洲俱樂部也擁有一個世界級別的賽事。

有些球迷會誤認為世俱杯是豐田杯的延伸進化,事實上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賽事的主辦方就不同,世俱杯是國際足聯,而豐田杯是歐足聯和南美足聯合辦。

在2000年,世界俱樂部杯第一次主辦的時候豐田杯依然在進行,1998年的豐田杯冠軍皇家馬德里還擁有一個參賽資格。

在2005年,世界俱樂部杯重新進行時,國際足聯在這之前就已經與洲際盃(豐田杯的主辦方達成一致,將豐田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合二為一,豐田杯也才正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世界俱樂部杯才正式變成唯一的世界性的俱樂部賽事。

第一屆世俱杯是在2000年主辦,當時共有8支球隊參加,分別是曼聯、科林蒂安、瓦斯科達伽馬、內卡薩、皇家馬德里、阿爾納塞爾、拉加卡薩布蘭卡以及南墨爾本。

最終科林蒂安奪冠,達伽馬拿到亞軍,內卡薩點球擊敗皇家馬德里拿到第三,皇家馬德里排名第四。

當時的世界俱樂部杯並不受到外界的好評,尤其是正值歐洲球隊賽事最為密集的階段。

作為歐冠冠軍的曼聯未能進入前四,皇家馬德里也只拿到第四。

2005年國際足聯成功將世界俱樂部杯和豐田杯合併,世界俱樂部杯重出江湖,2005和2006年兩屆世俱杯都是6支球隊參加,即六大洲的冠軍。

今年有了變化。

國際足聯決定為賽事的東道主增加一個名額,參賽隊就達到7支,但對於歐洲球隊沒什麼影響,因為按照世界俱樂部杯規則,歐洲和南美洲的俱樂部冠軍,可以直接踢半決賽,其他五支球隊競爭剩餘兩個半決賽名額。

米爾沃爾是上賽季歐冠冠軍得主,自然擁有參加世界俱樂部杯資格,也憑藉歐洲俱樂部的身份,直接進入世界俱樂部杯的半決賽。

世界俱樂部杯是一場定勝負。

米爾沃爾要打兩場比賽,半決賽輸球,就要和另一支沒進入決賽的隊伍,去爭取第三、第四的排名,贏下半決賽,就能進入決賽爭奪冠軍。

張揚可不認為‘第三’、‘第四’有什麼意義。

世界俱樂部杯的影響力不大,不是因為國際足聯組織,他甚至都有點不想參加。

去爭奪‘第三’、‘第四’?

那根本毫無意義。

所以帶隊來日本時,張揚就定好了目標冠軍。

只能是冠軍!

米爾沃爾抵達日本橫濱時,受到了日本球迷的熱烈歡迎,有幾千米日本球迷前來接機。

這也體現了米爾沃爾日益增強的影響力。

要是回到幾年前,都不會有幾個日本球迷知道米爾沃爾,現在就不一樣了,米爾沃爾連續奪得英超冠軍,上賽季還拿到了歐冠冠軍成為了‘三冠王’,影響力自然十分巨大。

就在三週前,米爾沃爾打破阿森納的不敗記錄,創造出新的不敗記錄,也被世界媒體瘋狂報道,可以說,現在的米爾沃爾,說歡迎程度不比頂尖豪門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