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奧林匹克科斯遭遇了第一個客場,結果還是按照計劃進行的,他們1比1戰平了拉齊奧,雖說沒有取勝,有一個積分就還能接受。

現在是第二個客場,就要再仔細思考一下了。

一直到比賽開始前,索利艾茲都在不斷的猶豫著,他不知道是否該讓球隊付出全力,付出全力也是有代價的,最基礎的是,球員體能消耗太大,會影響接下來國內賽事,若是有球員受傷,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關鍵是,努力以後也很難拿到積分。

索利艾茲仔細琢磨了好久,還是最終決定讓球隊試一試,媒體上盛傳米爾沃爾實力強大,影片上也能夠看到,具體有多強大也要試一試。

索利艾茲決定試試!

這不止是一場普通的“試驗”,也是想對米爾沃爾進行了解,兩支球隊還是要進行下一場比賽的,場地會在卡雷斯卡基斯球場,奧林匹亞科斯肯定會在主場付出權利。

比賽就是這樣展開的。

奧林匹亞科斯選擇和米爾沃爾打一場真正的對攻戰,目的不是要取勝,而是要看看米爾沃爾進攻能力有多強,根據情況就可以制定下一場的策略。

同時,索利艾茲也有那麼一點期盼,能解決“三十一個客場不勝”的尷尬。

萬一……贏了呢?

索利艾茲的選擇讓張揚感覺相當驚訝,他完全沒想到,會在主場遭遇“進攻”的奧林匹亞科斯科斯,任誰想到兩支球隊交手,弱勢一方肯定會選擇防守反擊。

奧林匹亞科斯也不是那種進攻強勢的隊伍。

怎麼會呢?

比賽進行了有十分鐘,看到奧林匹亞科斯時的陣型、球員站位以及後衛線位置,張揚才確定奧林匹亞科斯,確實是要和米爾沃爾打對攻。

張揚都不知道該有什麼表情。

米爾沃爾都習慣應對對手的全線防守,對此真有點沒準備的感覺,首發陣型也是442,兩中衛補充防守,兩個邊前衛上前助攻,中前場全線壓上。

這套陣型的核心,在於前場壓上更充分,破密集防守能力更強,若是在於進攻點太分散,不利於中場的拼搶。

中場是基礎。

拿下中場的控制權,往往就能夠主導比賽。

當注意到奧林匹亞科斯要和米爾沃爾打對攻後,張揚頓時猶豫起來。

這倒是出了小難題。

張揚認真的看著比賽,仔細想了又想,再檢視接下來五分鐘比賽情況後,還是做出了決定。

換人!

比賽進行到第十三分鐘,米爾沃爾選擇了換人,達倫沃德被換下,莫里斯出場參戰。

“什麼情況?”

“米爾沃爾換人了?沃德下場了……比賽才進行了十幾分鍾。”

“難道沃德受傷了?”

“看他的樣子似乎沒問題,或許是米爾沃爾發生了什麼內部矛盾……”

“十分鐘就換人,可不是明智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