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揚沒有把埃裡克森當回事兒,他不覺得和埃裡克森有什麼直接矛盾。

之前埃裡克森是國家隊主教練,長期不徵召米爾沃爾的球員,張揚為球員感覺不忿的同時,心裡也是暗暗感到輕鬆,更少的球員進入國家隊,對俱樂部成績是有利的,因為球員的狀態不會收到國家隊比賽的影響,當時切爾西、曼聯等直接對手,總是出現“國際比賽綜合症”,米爾沃爾就幾乎沒有了,少數幾個進入國家隊的球員,都不是絕對的核心主力,狀態受到影響也不會影響到整個球隊。

這是有利的方面。

張揚去表達不滿,也只是因為“他應該發出聲音”,至於埃裡克森怎麼想?

抱歉,他不會考慮。

其他人就不這麼看了。

比如,埃裡克森。

埃裡克森一直都覺得和張揚有矛盾,因為對方不斷的表達不滿,另外,他也確實沒有徵召米爾沃爾球員的打算。

那並非是因為和張揚的矛盾。

當初執教英格蘭隊的時候,埃裡克森拿著世界第一高的薪水,工作壓力也是非常大的,英格蘭球迷對他的支援很少,英足總內部也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他唯一的支援,其實是來自英格蘭隊球員的,他必須要“保護”這些球星。

所以埃裡克森的大名單,主力核心都是非常穩定的。

那麼一直呆在球隊裡的球員,就能夠一直呆在球隊裡,只要身體狀態沒有大的問題,就可以出場參加比賽。

一些絕對的核心,比如說魯尼、傑拉德、貝克漢姆,就更是受到了“優待”,哪怕魯尼在世界盃賽前受傷,埃裡克森也能說出“等待”,就像是英格蘭隊少了魯尼,就沒辦法繼續踢比賽一樣。

如此情況下,魯尼肯定會支援埃裡克森!

其他英格蘭核心也一樣。

他們能從國家隊經歷中感受到埃裡克森對他們的依賴,對他們的信任,當埃裡克森一次次面對媒體危機,成績遭到質疑的事情,他們就會集體發聲支援瑞典人,他們也並不希望英格蘭隊更換主教練。

埃裡克森為了尋求支援,一直保持著球隊的穩定。

米爾沃爾球員確實很不錯,比如當初的達倫本特,當時已經是聯賽“第二射手”,考慮到第一射手是荷蘭前鋒範尼,實際上,達倫本特就是進球最多的英格蘭球員。

達倫本特為什麼不能進入英格蘭國家隊?

如果本特進入了國家隊,那麼肯定會佔據一個核心前鋒位置,若是有重要比賽沒有首發,隨後輸掉了比賽,球迷也會想起達倫本特,質疑埃裡克森不讓本特出場才導致輸球。

魯尼怎麼辦?

邁克爾歐文怎麼辦?

若是讓本特頂替魯尼,或者頂替歐文,英格蘭隊內部肯定就不再穩定,原來的球員們對主教練的支援度也會減少。

這是埃裡克森不能接受的。

到時候他會面對媒體、球迷、英足總再包括球員等多方面的壓力。

埃裡克森的做法也讓自己有一種壓力,因為他不是純正依靠成績帶隊的,他也認為沒有徵召米爾沃爾球員,是對球員的不公平,正因為如此,他認為自己和張揚是存在直接矛盾的。

當正式擔任曼城主教練,碰到張揚帶隊的米爾沃爾,他也感到了一種壓力。

這就是雙方的不同了。

張揚對球隊的掌控力更充足,俱樂部執教威望更高,米爾沃爾的實力更強,曼城坐鎮主場贏球的希望都不大,如此情況下,埃裡克森也沒辦法讓球隊“堅持防守”,或者是以絕對的防守拿到積分,因為曼城的風格本來就有一點偏重於進攻,才剛剛執教面對第一個主場比賽,就打的那麼保守,肯定也會引起球迷的不滿。

現在的比賽場面,也是因為埃裡克森讓球隊放開了大,正常去踢比賽導致的。

埃裡克森做好了輸球的心裡準備,但他沒有想到對方做的這麼“絕”,竟然讓球員們多進球,連慶祝時間都放棄了,好像米爾沃爾落後一樣。

瑞典人頓時恨的咬牙切齒。

實際上,張揚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安排了352新陣型打法,讓球隊正常去比賽而已。

球員們自發去努力進球。

米爾沃爾球員也認為張揚和埃裡克森有“矛盾”,他們要幫助張揚“擊敗對手”,最好是大比分擊敗,那樣才會有面子。

另外,隊中有些球員也對埃裡克森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