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新內容-節奏控制(第1/3頁)
章節報錯
切爾西的逼搶積極,整體打的也很穩。
米爾沃爾的‘雙核心’攻勢,主攻主路、邊路策應,最大的特點就是,足球在三路之間的轉換變得容易,一般球隊面對橫向遠距離的切換,都會有些手忙腳亂,防守重心很難快速轉移過來,就會讓米爾沃爾可能找到機會。
切爾西不一樣。
或許他們的防守本就很穩重,或許是他們做了許多針對性的訓練,米爾沃爾展開攻勢時,他們的雙線陣型很穩健,兩個邊前衛卡盧和喬科爾回撤補位,三後腰位置處在中央的米克爾,跑動非常積極,會適當的時候,去兩個邊路補防,這樣一來,米爾沃爾進行三路切換的攻勢,也很難找到防守薄弱的空隙。
另外,切爾西的逼搶也很積極。
米爾沃爾的‘雙核心’打法,依靠是中路兩名球員的組織,要打出流暢的攻勢,傳接球次數還是比較多的,控制球最怕的就是逼搶,但為了不給對方機會,遇到危險也儘量不要往回傳,只在中場進行橫向或者是向前的傳球,被斷球的風險也就大大增加。
切爾西的防守針對性太強了。
每當足球被控制過了中線,米爾沃爾就必須要面對對方堅固的防線。
切爾西的433陣型,核心點在於‘三後腰’,三後腰穩固防守、支援前場,也要適時助攻插上,給球門直接造成威脅,可以說‘三後腰’就是切爾西433陣型打法的靈魂。
切爾西首發三後腰分別是埃辛、米克爾以及蘭帕德。
米克爾和埃辛,都是防守型的後腰,前面的比賽裡,可以看出米克爾的佈置,主要是利用充沛的體能,來不斷支援其他兩路。
埃辛可以增加防守厚度。
蘭帕德位置是右側,但他就比較全能了,防守能力相當出色,能給隊友有力支援,也是切爾西進攻向前的驅動力,同時,他還是切爾西破門的重要點之一
本賽季到目前,蘭帕德已經為切爾西,在各項賽事奉獻了十九個入球。
這三人的組合,綜合能力太強了。
米爾沃爾發起進攻,想要穿透三人的防守不容易,接下來還要面對切爾西的四後衛,好在切爾西的後衛線,陣容稍稍差了一些,去年夏天加盟的阿什立科爾受傷不能出場,中路穩健的葡萄牙中衛卡瓦略也同樣受傷了,頂替兩人首發的是費雷拉和博拉魯茲。
費雷拉是老隊員,不用多做介紹。
博拉魯茲算是一個新人,他出生於一個摩洛哥移民家庭,是一名荷蘭國腳,年輕時候荷蘭的眾多豪門,沒有一個願意接受他,博拉魯斯最終選擇了加盟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俱樂部瓦爾維克。
之後的兩個賽季中,博拉魯茲六十四次首發,四次替補出場,也讓其他聯賽球隊,看到了博拉魯茲的能力。
接下來博拉魯茲來到了漢堡,他的狀態受到了馬爾科範巴斯滕的青睞。
2004年9月,博拉魯茲在荷蘭隊與列支敦斯登的比賽中出場,完成了在荷蘭國家隊中的處子秀,在德國世界盃預選賽中,博拉魯斯出場七次,德國世界盃上,也有一次首發、一次替補的出場紀錄。
博拉魯茲在漢堡的整體表現,再加上世界盃上的表現,打動了切爾西主帥穆里尼奧,葡萄牙人認為博拉魯茲會是切爾西后防線有力的補充。
沒錯,只是補充!
對於球星雲集的切爾西來說,博拉魯茲的程度,也只是能打個替補而已,想要爭取主力位置,還是要看個人表現,顯然穆里尼奧的判斷,某種程度來說是正確的,博拉魯茲出場表現並不算太好,於是整個賽季,也只是偶爾輪換的時候,才能有他的出場時間。
英超聯賽三十八輪,博拉魯茲為切爾西出場十三次,其中只有四次是首發登場,其他八場全部都是替補登場。
前面的十二場歐冠聯賽,博拉魯茲沒有首發機會,替補出場九十七分鐘。
出場頻率如此低的球員,難以想象會在歐冠決賽首發登場,但穆里尼奧沒什麼好辦法,隊中能用的大將都受傷了,博拉魯茲沒什麼經驗,表現也勉強算穩定,也能算是中後衛的合格替補。
所以博拉魯茲才有了首發出場機會。
博拉魯茲的首發登場,也等於是切爾西在‘自爆短處’,其實也是沒辦法的,就像是利弗摩爾、布拉尼夫被禁賽,切爾西主力受傷,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穆里尼奧把防守戰術,勾勒的再完美、再有針對性,也需要出場球員去發揮,有主力不能出場,就肯定會有漏洞,切爾西針對這一點也做了佈置,他們是用陣型壓縮,也就是三後腰繼續後撤,來擠壓米爾沃爾的進攻空間,當三後腰和四後衛,快要重疊在一起,後衛線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大部分就被掩蓋住了。
這其實也算密集防守,區別是切爾西進攻時,防線離開就會拉開,而不是整體一心撲在防守上。
以上就是切爾西的防守打法。
這是穆里尼奧總結經驗,和教練組幾個人商談很久,才確定下來的打法,他們甚至把‘布拉尼夫被禁賽’考慮在內,沒有了布拉尼夫,米爾沃爾就失去中路突破能力,穩健的陣型就能最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