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龍的發言引起了廣泛熱議,熱議的關鍵點是,發言中表示張揚‘還太過年輕’、‘需要歷練’,差不多等於直接說‘因為太年輕,不符合國家隊主帥遴選標準’。

《XL體育》的報道中就質疑說,“國足選主帥的標準裡,什麼時候有一條是‘年紀’了?”

《SH體育》也質疑道,“年紀和執教有什麼關係?年輕就不能當科學家?年輕就不能去創業?兩者間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其他網路媒體、報紙媒體、雜誌媒體也紛紛表示了質疑,就連某某省份電視臺體育新聞節目,主持人也喊了一聲,“難道國家隊主帥的標準是年齡,而不是執教能力?那麼百歲老人是否可以勝任國家隊主帥?這樣足協就沒話說了吧?”

那當然是個玩笑。

接下來媒體不斷批評足協不懂足球,張志龍本人也陷入了輿論風潮中,有媒體挖掘他的政治生涯,那是和足球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於是就有報道諷刺說,“足協官員竟然拿政體晉升標準選拔國家隊主帥,如果張揚回國效力,是不是隻能擔任少年隊教練?”

媒體如此,球迷的討論就更火熱了。

各大體育論壇都被批評足協的聲音佔據,其中有些水軍反駁,很快就被掩埋在大眾的浪潮之下。

這種局面下,足協要面對很大壓力。

足協新聞官再次站了出來,表示媒體誤解了張志龍副主席的意思,足協認為張揚不符合國家隊主帥選拔標準的原因是‘沒有證’。

張揚還沒有獲得歐足聯B級教練證書,自然只能算是業餘人士,就沒有執教國家隊的資格。

這個說法可站不住腳。

“主教練可不需要證書!”

“弗格森也沒有證書,一樣執教曼聯二十年!”

“執教成績才是最重要的,證書都只有象徵意義,有證書不代表執教水平高!”

“……”

足協的新發言馬上被定性為‘官僚主義’,也引起了廣大球迷更強烈的抨擊。

張志龍置身於被抨擊的中心,承受了不小的壓力,球迷、媒體的壓力還是其次,基本沒什麼用處,對他完全沒有任何影響,但輿論壓力之下,連上面都關注到了,讓他出面解決輿論問題。

這就是大問題了。

張志龍快要恨死了張揚,他覺得都是張揚惹出的麻煩。

為什麼外界輿論如此針對?還不是張揚的名氣太大了,他就像是個職業足壇的明星,而不是職業的主教練,有一大群媒體和球迷追捧,才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但足協肯定不能低頭。

張志龍乾脆採取了‘縮頭’戰略。

足協不出面解釋,不做任何辯駁,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輿論的熱度肯定會降低。

這個做法很有效果。

歷史不斷證明,時間是最大的殺手鐧,任何話題都有一定的時效性,時間長了自然就沒人討論了,當然,足協也會因為被打上標籤。

張志龍可不在乎。

足協有什麼標籤都無所謂,他只是個官員,並不用為足協的名頭背鍋,在一任幹上幾年就會離開,只要這幾年風平浪靜,穩穩的過去就好,調任離開足協就和他沒有關係了。

————

英國倫敦,米爾沃爾俱樂部。

張揚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微博一條條的留言訊息,看著國內的各種新聞報道,頓時有一種躺著中槍的感覺。

他真是什麼都沒做!

最近帶隊連續和皇馬、切爾西比賽,轉過三月又要迎戰切爾西、皇馬,張揚根本沒有時間關心國內輿論怎麼樣,沒想到就突然發生這種事情。

執教國足?

張揚扯了下嘴角,覺得非常不靠譜。

張揚是很愛國的一個人,無論前世、今生,他都會祖國充滿了感情,若是有同等的條件,能執掌國家隊其實也很不錯。

但可能嗎?

中國隊的實力倒是其次,關鍵這個時間點,執教國家隊根本沒有意義,國家隊只需要參加亞洲盃,想要參加世界盃要在三年多以後,他回國執教是去帶隊打熱身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