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破諸侯聯軍,如反掌耳(第1/2頁)
章節報錯
......
兗州,鄄城。
寒風裹挾著雨雪,敲打軒窗吱呀作響,搖曳燭火的微光似也在為之戰慄。
明滅不定間映出一張清俊面容,他身著玄色大氅,端坐案前,眸光溫和深邃,凝視手中奏報,袖上雲紋隨他批閱而起落,雲捲雲舒。
案頭批完的竹簡堆積如山,外間小吏仍絡繹不絕,將新呈的奏書往復運來。
常人面對這如潮政務,早已無從著手,然他舉手投足間,各條政令下達調派,令當下四路圍攻之緊迫局勢,也為之沉靜。
忽聞房門輕啟,他放下竹簡抬眸,見三人披蓑戴笠,裹挾一身風雪緩步而入。
當先那人輕咳連連,摘下斗笠,露出一張蒼白病容,笑謂他曰:
“文若,這些時日,有勞費神。”
身旁倆人也各自摘下斗笠,正是荀攸、程昱。
見來者僅此三人,荀彧眼底掠過一絲失望,也不多理會,只埋頭處理政務,分心與他們交談。
“《淮南子》雲: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今天下諸侯群起而攻,非可力敵也,善用計者,亦或將死於計?
志才何必弄險?”
“文若所言,我豈不知?
然富貴險中求,天子在手,主公大業可成。
今聖駕東奔洛陽,此千載難逢之機,或為主公生憑僅有。
若天予不取,恐遷延時日,你知道的,我沒有時間了。”
“你......“
荀彧本想再勸,成大事者非以一時成敗論英雄,當徐圖之。
然念及戲志才的身體,情知這回終是勸不住的,只得嘆了口氣。
“也罷,既然主公沒有一道回來,想來你必有退敵之策,我等當全力相助,請試言之。”
戲志才攜荀攸、程昱來到荀彧的文案前,一展袖中地圖,為眾人指點。
“諸侯聯軍四路齊出,兵馬將近二十八萬,看似為當世之盛,無可匹敵。
實則如討董聯軍之舊事,聯盟之下危機暗藏,今不可正面與之爭鋒,當從內部擊而破之!”
他指大河以北文丑軍駐地,伴隨咳嗽聲聲,為之娓娓道來。
“諸侯之中,袁紹勢大,然其可從幷州出騎兵以迎天子,不似袁術、劉備等必破我軍之決心也。
今命文丑陳兵十二萬於大河以北,一為威逼,迫主公棄天子而回援;
二為迷惑,以安諸侯之心。
袁術、劉備等被阻洛陽之路,不得不與我軍決戰於兗、豫之地。
當此之時,若袁紹於北方坐漁利而迎天子,恐將引火燒身,反被我說服諸侯共討之。
三則,袁紹亦不願首當其衝同我軍廝殺,損耗自身實力,反令諸侯得利。
是故袁紹軍雖眾,實則意在奪天子,而戰意最為薄弱。
文丑今於大河之北修繕器械,多造舟船,正是待我等與諸侯兩敗俱傷,再率全盛之師渡河南下,一舉平定兗、豫。
由是觀之,袁紹此人見爭奪天子之利而忘命,為諸侯聯盟大義則惜身,誠不足慮也。
若要破之,其一,可散佈袁紹出幷州以迎天子之事,禍亂諸侯人心;
其二,令曹仁率兵三萬鎮守大河以南,若袁紹渡河,則半渡擊之,當可阻敵一時,為我等爭取時間。
其三......”
他聲音虛弱,費力說至此處,再難支撐,弓著身子劇烈咳嗽。
程昱輕撫其背,接過地圖,手指冀、青、幽、並四州,繼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