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軍營寨。

“第三次了,總算能吃上一口熱食。”

如今雖入二月,天氣仍然寒冷,滿身風雪的孫策,接過周瑜遞來飯菜,打量了周圍仍未完工的營寨,不由眉尖微蹙。

“公瑾,你的事務還未做完?也不知袁...義父他什麼意思?士卒們不讓好好的安營紮寨,偏要分批次領出去,再帶回來。

如此下去,大營怕是天亮了都建不成,屆時靠這三十萬虛兵,難道還能嚇唬的劉繇投降不成?”

“平時當然不能。”

周瑜笑著遞給他一壺熱酒,以解寒意。

“眼下卻是未必,若江東世家心向袁公,眾口一詞言說兵馬三十萬眾已臨城下,而劉繇身邊又無有識之士看破點醒,只怕不消幾日,便是他獻城投降之時。”

“又是不費一兵一卒?打仗竟能如此輕易?”

見孫策驚異,周瑜笑著為他解釋。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正是此也。”

然而他眸光一沉,轉而輕笑出聲,“不過袁術背後那人這次卻要失算了,這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豈容他小覷?驕兵者,敗也!

旁人或許看不穿此計,又或者看穿了也不想點醒劉繇,但那曲阿城中,卻有一白袍小將,為人忠義,又有膽略,雖不得重用,官只軍侯,但有此人在身側點撥提醒,只怕僅憑恫嚇,就想要劉繇投降怕是難了。”

“劉繇麾下竟還有此等人物?”

見孫策動了心思,周瑜不失時機,為他介紹。

“此人複姓太史,名慈,武藝高強,智勇雙全,乃不可多得之良將!

我先前所言兄長需曉以大義,引為羽翼的忠義之士,正是如他這般人物。

此戰攻克曲阿,他若被擒,兄長大可利用袁術義子身份將他保下,讓他感念恩義,日後必有所報。”

“能得公瑾如此稱讚,這員小將我倒是要見識一二。”

......

“主公有令!好酒好肉管夠,諸將士飽食之後,停止一切營寨建造工作,立即集結出營,聽憑排程!”

二人談話間,卻見一隊火頭軍帶著熱騰騰的酒肉飯食過來給將士們分發,正欲繼續說話的孫策,眼底浮現一抹無奈。

“又來了,這已經是第四次了,看來這大營卻是別想......”

然而他話音頓住,只因見到周瑜竟怔怔盯著那隊伙頭兵出神。

“公瑾?”

“埋鍋造飯......”

他口中唸唸有詞,竟快步走到那伙頭兵前,“我且問你,將士們這頓飯共升了多少道炊煙?”

見那伙頭兵有所顧忌還不肯說,孫策趕忙逼問,“我乃袁公義子,你敢瞞我?”

“既是大公子相詢,小的不敢隱瞞。”

見他一五一十都交代了,孫策也是好一陣無言,他是真沒想到這第一次打著袁術義子的身份行事,莫名的還挺好使。

反觀周瑜在聽聞炊煙的確切數量後,臉色陰沉的嚇人,低聲喃喃。

“以他的謀略,又豈會故布虛兵,卻不算炊煙數量?

他這不是要劉繇投降,而是要劉繇的命。”

他這話沒頭沒尾,聽得孫策好一陣著急,“公瑾,究竟如何?你想到什麼了?”

“驕兵者,敗也!未曾想驕的不是他,而是我。”

他苦笑一聲,“兄長,還不明白嗎?為什麼從頭到尾就沒有一點要建好這座大營的意圖?因為這座營寨建來就是為了燒的!

走吧,去袁公大帳,既然埋完鍋造完飯,又命士卒集結,便也該點將下令了。”

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傳令諸將於大帳議事,孫策攜周瑜掀簾而入,見帳內銅爐青煙嫋嫋,袁術按劍立於上首,諸將側立左右。

孫策肩披細雪,衣袂翻飛,躬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