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袁氏公子,縞素而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
五里之外,袁術中軍。
當負責監察劉勳等人動向的斥候,回稟先鋒大軍似與曹軍交戰,遠遠只聽喊殺聲震天。
袁術面有喜色,他已等候多時。
所以令劉勳、雷簿、陳蘭領心腹為餌者,亟待三將同曹軍戰事一起,他與之距離不足五里,輕騎衝鋒頃刻便之。
縱使曹軍亦有高人,看出此釣魚為餌,不咬鉤又如何?
你們不想打,可劉勳他們會打你們!他可是給劉勳等人下了先登破城的死令。
然而,事情的發展終究出乎預料,袁術怎麼也想不到,他一個送人頭的,碰見了六分投,敵軍投的竟比他送的還快。
令他我坐鎮於後,捷報一天一傳,諸如雷簿率三百人一鼓破城、陳蘭一日間連奪三邑之類。
傳言愈來愈誇張,短短時日,竟已連破潁川一十四城。
袁術不禁好奇,曹軍謀主究竟何人?
使出如此毒計,該不會是想讓雷、陳二人繼承無雙上將之名,好以之笑死他吧?
笑歸笑,可當真接手那十四座滿目瘡痍的縣城,袁術也是明瞭曹軍用意。
幾近搬空的城郭,滿城待哺的饑民,百姓的哀求夾雜著血與骨,被曹軍碾作塵埃。
於是,一雙雙期盼的目光,殷切間向南而望,望向他這位大漢大將軍,大漢忠良!
他們跪地而拜,泣迎王師。
那一刻,袁術知道,若是接受這潁川一十四城,等若他自汝南運來的糧草,不止要供應十萬大軍,還要維持潁川之民生計。
此耗糧之計也,他早已看破。
他的糧草將以恐怖的速度燃燒,曹軍無需冒險截糧,而糧草只會比大火燒的更快、更旺!
而他若置之不理,眼睜睜看著潁川之民於治下餓死,則民心盡失,百姓生怨。
迎上這一位位跪伏城下的小吏,而聞那一聲聲“尊大將軍令,獻城投降!”的高呼。
袁術彷彿正見到,那位不曾謀面的曹軍謀主,素衣纖塵不染自水深火熱之萬民間走來。
他緩緩將兩者放上天平,笑問他曰:
【敬問大將軍安好。
糧草,亦或人心?請大將軍試言之。】
袁術也笑了,他一把搶過天平!
兵精將廣,財大氣粗!源源不斷的糧草自汝南而來,供養十四城百姓。
可他袁公路的糧也不是白給的,他當即召來楊弘,決意以工代賑,幹多少活,吃多少飯。
雖說曹軍已將青壯勞力盡數帶走,可生逢亂世,本來青壯年也大多被徵發當兵。
因此這些城中的老弱婦孺,聽聞大將軍肯給他們一口飯吃,讓他們能活下去,只感念袁公恩德,幹活盡心竭力。
在楊弘又一次“主公妙計”的吹捧之下,一十四城中百姓,根據體力、能力不同。
各自分配建設防禦工事、碉堡、哨所、馳道、烽火臺;修繕水利、開肯荒田、興辦屯田;打造攻城器械、運輸物資等諸事。
潁川郡沃野千里,袁術正好藉此以工代賑之機,徹底將此地打造成一個穩固的軍事、農業基地。
屆時大量碉堡、哨所互為掎角緊密相連,前有烽火臺報訊,後有馳道源源不斷運輸兵力糧草,百姓又感念活命之恩,民心所向。
將來別說再打回來收復失地,這座汝等親手送來的潁川,將會是扼住曹軍咽喉,揮之不散的噩夢。
這段時間以來,劉勳領著雷簿、陳蘭在前攻城略地,連下一十四城,袁術則在後方治政安民,大興基建。
有周瑜為顧問,楊弘為執行,袁術設想中一系列“以工代賑”的相關政令,皆在短時間內高效而合理的推行至潁川諸地。
......
也是直到此刻,他終是聽聞先鋒大軍與敵交戰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