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在於,高階仙界符文過於強大,不是什麼隨便的聞道神鍾就可以承載的。

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三道火所獨有的。

第一道火,第二道火皆是如此。

都是有,且只有三座至尊聞道神鍾。

這玩意是以物質神石打造而成,所需要的體量極大。

不客氣的說,魏城之前獲得的那塊物質神石,也才勉強能打造一座至尊聞道神鍾。

假設一切大背景不變,生態不變,他要想分家出去,首先就得再湊兩塊同樣大小的物質神石。

這是分家的硬條件之一。

而且他還必須去一趟人族祖廟,把人族無數先賢參悟出來的所有核心仙界符文都給燒錄在這三座聞道神鐘上,然後揹負到自己分家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麼,人族無數歲月以來,只開闢出一個主幹,兩個分支道火的緣故,太難了。

同時,也因為這三座至尊聞道神鐘的存在,導致後來者想超越先祖也變得無比艱難。

聞道神鍾燒錄的仙界符文是由無數人族仙人積累,驗證,完善的,在歷史上,每一枚仙界符文,都可能是幾十位,幾百位人族仙人嘔心瀝血才完善的。

你一個人就想掌握全部?

簡直是開玩笑。

便是那公認的十三位至尊天帝,其實都做不到。

所以人族自很久以來,就有了一個規矩,把知識分類,最初是分成了三個大類+基礎部分,每位至尊天帝在掌握了基礎部分後,都要專攻一個大類。

以此來確保人族知識的完善性。

後來隨著開拓,知識大類逐漸增加,就不得不分家,並把知識劃分為七個大類+基礎部分,至尊天帝也就變成了七個。

然後是九個,十個。

再後來,隨著第三道火的開闢建立,知識再次增加,且分成了十三個大類,於是至尊天帝就變成了十三位。

這也是為什麼第三道火看起來很小,卻能有三位至尊天帝的緣故,那就是在開闢第三道火的過程中,昆吾,太羽,少韞三大天帝出力甚多,且各有所長。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道火沒有開闢之前,昆吾,太羽,少韞三位就已經能獨領風騷了。

他們成為至尊天帝的時間不同,只是因為各種需要罷了。

畢竟,太羽身為昆吾天帝的孫子,你不能與自己的爺爺並駕齊驅。

少韞作為太羽的重孫子,也得保持最基本的禮貌。

更何況道火的發揚光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手下的培養也需要時間。

所以這才有了,十億年前第三道火開闢,昆吾成為天帝,過了五億年,才有了太羽天帝,及至九千萬年前才有了少韞天帝。

他們三位的功績,就是這三座至尊聞道神鍾。

從前魏城不懂,不明白這些,如今當他獲得第三嫡高祖道火的大義後,卻是能清晰的知道這裡面的始末。

至於說雲黎,還有他如今這個天帝,就是普通的天帝了。

在第一道火境內,這樣的普通天帝有六個,在第二道火境內,這樣的普通天帝有四個。

卻都是和魏城一樣,不值一提。

除非魏城什麼時候能自創出一個能被正統道火認可,且能單列一類,且能證明這知識對人族大有裨益的知識體系,然後燒錄成一個獨立的聞道神鍾。

如此,他可就算是第三道火下屬的第四位至尊天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