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太平局(上部) 第十一章、聚義莊(第1/3頁)
章節報錯
馮家酒鋪是熙攘街上的老字號,終年只賣一種燒酒,口感醇烈,遠近聞名。
掌櫃姓馮,大名少有人知,只知道他賣的酒叫雁燒頭,便都習慣喊他“馮大雁”。
但其實他人長得並不高,和“高大威猛”毫不沾邊,只是個樣貌普通,性格木訥的中年漢子。
在古城開鋪子八年,酒水一直沒漲過價,是個頂實誠的老實人。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可老實巴交的馮大雁卻偏生了個和他性格迥異的兒子,打小就願意招貓逗狗,到處撩閒,很是讓街坊鄰居頭疼。
本以為那從小沒孃的孩子只是缺乏管教,等年齡大些,上了學堂,就能通情達理一些。
卻是沒想到,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愈發變本加厲。
自從那孩子拜入西山道觀,學了幾年法術後,行事就更加頑劣乖張。
時常依仗神通,四處扒門縫,聽牆根,裝神弄鬼,惹事生非,搞得左鄰右舍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馮大雁實在沒辦法,只得給兒子在城外謀了個差事,白天把他支走,才算平息眾怒。
如今孩子已變成少年,十二歲年紀,長得和他爹一樣瘦,逢人也總是笑面,就是眼神狡黠的很,一看就不是省油燈。
清晨,熙攘街上人來車往,逐漸喧鬧起來。
馮鐵爐打著哈欠推開酒鋪前門,伸了個大大懶腰,見街面上有積水,想是昨晚下過雨,有些掃興,從門後取出一根繡著“引道樂生”字樣的竹幡,又拿起一件蓑衣,出門上工,走出沒幾步,就瞧見不遠處巷口跑出幾個小孩,人人揹著小書箱,一臉興高采烈,看穿著打扮,應是西市大戶人家的孩子。
馮鐵爐嘴角微翹,停下腳步,用竹竿一頭刮刮鞋底上的泥巴,緩步走到街對面,買了幾個饅頭裝入挎包。
轉身時,正好和那些小孩子擦身而過,好心提醒道:“別跑,都別跑,小心摔跤”
話音未落,幾個小孩便好似憑空被絆了一下,接連撲到在地,摔得滿身是泥,都哇哇大哭起來。
乾瘦少年無奈搖頭,嘆了口氣,扛著竹幡搖晃而去。
只是,自認將一切做的天衣無縫的馮鐵爐並不知道,所作所為全都被一個人看在了眼裡。
……
夜酩昨夜修習回光貫月,睜眼已近天明,睏意全無,早早就來到酒鋪對面窄巷,躲在暗處,窺視對面動靜。
他想搞清楚馮鐵爐為何平白無故要騙他喝迷魂湯,還有拜把頭到底是怎麼回事。
剛才,眼見其以竹竿作筆,在鞋底上寫畫,有些莫名其妙,待見到一群小孩憑空摔倒,馮鐵爐揚長而去,才恍然醒悟那傢伙可能是在畫符,心頭不免又增添幾分好奇,不知他從哪裡學到的這種本事。
馮鐵爐一路來到北城,這邊城外還有座面積不大的甕城。
此時,校場上聚集著很多人,男女老少皆有,大概有三十來號,見他前來,都紛紛點頭招呼。
馮鐵爐帶搭不理,只和其中一個身披皮甲,揹負闊劍,長得忠厚朴實的高大少年聊了兩句,而後一起跳上一輛帶篷馬車,將竹幡插在車轅上,領著一眾人等,趕車出了城門。
夜酩眼見無人注意,混入人群當中。
大概有一盞茶的功夫,眾人路過一處城外茅草亭,前面馬車篷裡散出一股白煙,但眾人見怪不怪。
只有幾個來往路人見狀,驚呼避開。
夜酩聞到一股異香,似曾相識,猛然回想起在來青冥鬼域時,藍老怪也曾點過一炷香香,就是這個味道。
正暗自奇怪,眼前景物已變的不慎真切,如墜一片雲霧之中。
說來也奇,不過眨眼功夫,一陣微風拂過,雲開霧散,一行人已來到一片老林之中。
只見前方草木悽惶,小路羊腸,後路霧影茫茫,如同屏障。
人群忽然一陣騷動,幾個婦人和孩子見此詭異情形,都不由驚叫出聲,抖作一團,再不敢向前。
這時,那身材高大的少年從車篷裡鑽出來,高聲嚷道:“都跟上,不要掉隊,要不然餵了虎豹豺狼,可沒地兒說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