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 大收穫(第2/2頁)
章節報錯
項鍊、戒指、吊墜共鑲有十三顆老坑玻璃種帝王綠翡翠蛋面,尤其是那枚超大的吊墜蛋面,更是珍貴無比。
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翡翠蛋面,質地晶瑩剔透,並泛有強烈熒光,再襯托以超過60克拉的透明及藍色鑽石,與世所罕見的頂級翡翠相映成輝,將這組珠寶的美妙絕倫推向了一個極致的高度。
這樣一套精美絕倫的翡翠飾品,足以成為各家珠寶公司的鎮店之寶。
如果給一個估價的話,應該不會少於五億人民幣!
除了這一套最珍貴的翡翠首飾之外,其他的珠寶首飾也都價值不菲,任何一件的價格都不會低於1,000萬。
第5個箱子被他開啟,裡面放置的全部都是和田玉擺件,這裡面大大小小的擺件總共有11件。
這11件擺件,無不是大師作品。其中有兩件,肖遙尤為喜歡。
其中一件是“和田玉太師少師鈕印章”。
自從有了印章以來,制印的材料一直採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金、銀、銅以及犀角、象牙、竹、木等材料,印章的形制也是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的變化,材質和雕刻方式也在變化。
元代末年,文人們開始使用質地細膩溫潤,容易受刀的青田花乳石作為印材,以此來代替堅澀難刻的硬質印章。因為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歡,所以石印雕刻技法得到了迅猛發展。
到了明代,各種優質的石質印材,開始被人們發現並廣泛使用。
由於石材的質地細膩,容易受刀,雕刻後可以產生出較為豐富的藝術效果,深受篆刻家的青睞,很多文人墨客都可以自己雕琢,以表達獨特的個性。家財豐厚的文人可以選擇美玉雕琢,囊中羞澀的也可以選擇普通頑石,雖然所用材料不同,但風骨是一樣的。
在眾多的印材裡,玉石的質地比較堅硬,一直都是由專業的篆刻師來製作完成,因此一般玉印製作都很精良,章法嚴謹。
尤其是明清時期,印章的觀賞性、實用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這枚玉印能夠被肖遙一眼看中,自然是因為其獨特的雕琢方式以及其高超的藝術成就。
此件太師少師鈕印章,選用新疆和田金皮籽料雕琢,質潤潔白,猶如羊脂。立體圓雕臥獅盤踞,脊骨凸起,尾部上翹;幼獅嬉攀於一側,呈戲耍狀,是謂太師少師。
章身上部飾一週規整的“回”形紋,雕琢極為精細。此印章取材、工法、喻意無可挑剔,在肖遙見過的所有印章中,其藝術性都是首屈一指的。
“太師少師”為古代官職稱謂,周有三公,太師居首,是謂帝王之師,輔佐帝王;爰列三孤,少師當頭,為儲君之師,輔助太子。
舊時官銜太師少師已達極品,而且必是當時的學問大家,這正是官場仕人夢寐以求的人生高度。
這一枚太師少師玉印,若是送給官場中人,絕對是最佳禮品。如果拿出去拍賣,必然是萬人爭搶的場面。
最頂級的羊脂級材料,再加上最頂級的雕琢技法,這一枚玉印的價值應該在1.2億左右。
除了這枚少見的太師少師玉印之外,還有一件白玉觀音擺件也受到了肖遙的青睞。
這件觀音像,選用羊脂級白玉籽料,質地溫潔細膩,體量碩大,背面留金黃色皮,正面立雕觀音。
觀音面部飽滿,祥和恬靜,雙目微啟,目光低垂,雙耳貼額下垂,嘴角內斂,沉穩端莊,髮髻高聳,配飾飄逸。
此觀音像體態豐腴柔美,手臂豐滿圓潤,肩披錦帶,繁複華麗。
作品下部構圖更見功底,大膽寫意,簡約雕琢山石,揮灑自如,意境開闊,同時又不失寫意與寫實風格。
創作人在雕刻上完美繼承了傳統寫實手法,凸顯玉質之美與工藝之美。作品背面留金色的皮子,更是恰到好處,充分體現了原石之美。
在如今上好的和田玉籽料日益稀缺的情況下,這件體量碩大、玉質細潤、皮色豔麗、工藝精湛的和田玉籽料觀音更是尤為難得。
因為這件觀音像的用料更大一些,所以在價格上肯定更高,價格應該在1.4億左右。
其他的幾件白玉雕件,價值就沒有這麼高了,有的是用料略少,有的是藝術成就略低,其價值大多在1,000萬到5,000萬之間。
第6個箱子開啟之後,裡面盛放的全部都是翡翠首飾。
這個箱子雖然不大,裡面存放的翡翠首飾也不多,但其價值卻極高,僅次於第1個箱子的價值。
這個箱子中放置的翡翠首飾,大大小小都算上,總共有46件。在這46件翡翠首飾之中,數量最多的是翡翠手鐲,大約佔了總數量的一半。
這20多隻翡翠手鐲,價值最低的也是冰種蔥心綠。價值最高的自然是玻璃種正陽綠滿綠的翡翠手鐲,而且這樣的手鐲還不是一隻,而是三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