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排阿姨面對面站立揪麵糰,動作快到讓人目不暇接。

緊接著給麵糰過油,只只雪白,個頭一模一樣。

包生煎過程更是緊張有序,麵皮、肉餡、饅頭在空中飛來飛去!一位阿姨專門擀皮,“咻”地扔給下一位阿姨。

下一位阿姨將肉餡挑好,又“咻”地飛到桌子中間,再由其他阿姨們拾起包成饅頭。

整個過程全靠經驗判斷,25克的皮配25克的餡,一包一個準。

每隻饅頭收口只需3秒,動作不要太麻利!

就在這樣熟練的配合下,一隻只胖乎乎圓滾滾的生煎饅頭誕生了。

滾一圈蘸上蔥花白芝麻,褶子朝上,繼續醒發半小時,靜待下鍋。

沒錯,大壺春的生煎褶子是朝上的。

大壺春至今已有85年曆史,是魔都一張響亮的招牌。肉心幫、全發麵、麵皮敦厚、滷汁入味,保持著“清水派”的一貫傳統!現在嘗一口,依然是小辰光的味道。

然而一說到口感,爭論也是最激烈的,什麼樣生煎才好吃?皮子要厚要薄?湯汁要多要少?褶子朝上朝下?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吵到打架!

其實好吃這種事是很私人的,我覺得好,儂覺得伐靈,過分追求反而失去了生煎的靈氣。

走進店內,雖然眼前的場景和記憶中有了極大的變化,但方素惜覺得眼前的一切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兒時記憶中那熟悉的舊辰光。

店堂裡高掛著的紅色燈籠非常醒目,“大壺春”、“鮮肉生煎”、“草蝦生煎”……滿是喜慶,古色古香。

三個人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之後,方素惜問肖遙:“有沒有特別想吃的?”

“我不忌口,鮮肉的和蝦仁的都嘗一嘗。”看到眼前熱鬧的場面,肖遙腹中的飢餓感更加強烈了。

“那我建議你再來上一碗咖哩牛肉湯,再加上一塊錢的粉絲,這才是頂頂讚的搭配。”方素惜繼續說道。

“都聽你的。”肖遙欣然接受。

大壺春的店內仍保留著顧客自行穿過人群自己去拿生煎的傳統,先點後拿,餐盤也都十分樸素。

裝生煎的阿姨特別熱情,會告訴你哪個是鮮肉,哪個是蝦仁。

熱騰騰的生煎上桌,那圓滾滾、白嫩嫩的樣子,真是讓人饞涎欲滴。

扒開面皮,湯汁比較少,但絕不是沒有,咬上一口,汁水四溢的口感非常贊,味道鮮甜,肉香濃郁。

咬開來的肉餡是紮實的小肉團,甜中有鹹,鹹中有鮮,非常地道。

有人可能會奇怪,生煎中的汁水是如何灌進去的?

實際上做法很簡單,秘密就是加入了肉皮凍,而肉皮凍的製作,那就是各家的秘密了。

生煎底板部分煎制的恰到好處,焦香與鬆軟並存,還帶著發麵特有的麥香。

發酵過的麵皮軟軟的,因吸收了肉汁更具有豐腴的口感,滷汁都滲到麵皮的氣孔裡,有點像吃棉花的口感。

不愧是老字號,鮮肉生煎做得很地道,肖遙開吃之後簡直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