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套燒活環極為不易,在瓶體裝入匣缽中燒造時,必須用支撐物在匣缽中將活環托起,防止活環與雙耳粘連或斷裂,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到活環上有支燒的痕跡。僅此燒製技法,其精確程度非一般民窯所能為之的。

乾隆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青花、鬥彩、粉彩、洋彩以及仿生瓷都極為別緻。粉彩是乾隆彩瓷的主流,往往集壓印、剔劃、繪畫、開光、色釉、鏤空、堆塑、描金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件器物上。

應該說乾隆時期的粉彩既有繼承了雍正時期的瓷器裝飾雅靜的風格,也有重色濃彩、錦上添花之作。

乾隆帝偏愛茂美芬華之飾,對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後才能正式燒製。

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寫什麼樣的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乾隆皇帝的批准。當時的督窯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製作精美的宮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華的基礎上,還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藝技法,創造出許多新穎的粉彩瓷器。

這件乾隆青花粉彩遊春圖雙耳瓶無疑是唐英在景德鎮督窯時期的作品。因此,肖遙有理由認為,它的燒製年代屬於乾隆前期。

肖遙翻開底足,上面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礬紅款。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大開門的清乾隆青花粉彩雙耳瓶。

這是第1排博古架上擺放的器型最大的一件瓷器,按照其稀有程度,肖遙估計,這件瓷器的市場價大約應該在1.2億左右。

這是第1排博古架上擺放的最珍貴的一件瓷器。

第2排博古架上擺放的瓷器種類比較多,但價格大多不高,基本上價格都在萬之間。

第2排博古架上擺放的瓷器,讓肖遙有些失望,直到看到最後幾件,他的臉上終於再次露出了笑容。

這是一件高約三四十厘米的如意耳琵琶尊。

其形尊貴典雅,裝飾雍容華麗,雙如意耳精巧工緻,如意首繫有一裝飾金彩“萬”字的紅色綬帶,生動飄逸,此應為乾隆朝高階精細御瓷琢器之顯著標志。

口沿裝飾如意雲頭紋,下承萬壽飄帶紋一週,正與雙耳裝飾相呼應。

腹部繪山水庭院之景,畫中遠處宮闕聳立,飛簷翹角,蒼松翠柏環繞,宛若仙境,雄偉神奇,如雲的寶塔傲立山峰之顛遙望長空,湖闊雲天,群山聳峙。

湖岸漁舟唱晚,叢林中茅屋數間,遠山雲漫霧嶂,似有萬里之遙。

其構圖虛實相生,筆墨疏秀清潤,山石尤稱佳妙,淡皴濃苔,毫鋒穎脫,墨法精微,令人歎為觀止。

施彩清薄妍美,設色淡雅雋永,益見蒼雅深厚之感,觀之宛如宋人之青綠山水翰墨,構建出乾隆御製詩句“輕舟浮水面,芳徑引山家”之境。

雙耳造型與主題紋飾相呼應,寓意“江山萬代”,可謂別具巧思。

此器釉彩精妍,美輪美奐,紋飾與顏料運用技法諸多方面凸顯出典型洋彩之特徵。

一是繪畫技法摹仿西洋光影畫法,注重畫面佈局的遠近關係與立體層次。

二是口沿和雙耳多處使用洋彩特有的圓狀光點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