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少年此刻當然已明白白衣劍聖為什麼不將白靈劍術傳授給他了。

白衣劍聖實在已經做了自己所能夠為他做的所有的事情了啊。

既然他不是御劍師,那麼就無法將白靈劍術發揮到巔峰狀態,而且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若是江湖中人都知道他身懷白靈劍術這種能夠讓白衣劍聖縱橫江湖的好劍法,一定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所以,白衣劍聖一直都在尋找御劍師。

這件事情也算是白衣劍聖心頭的一個結。

所以白衣劍聖找到了薛洋。

第一,大家都死在這裡另當別論,但若是大家都不會死都能夠離開這裡,那麼薛洋對於這些幫派這些勢力都有恩惠,日後行走江湖當然也可以獲得諸多照顧,即便有人想要從他的手裡搶奪東西,也要顧及一下這些勢力、家族的臉面與實力。

江湖中最講究的就是情義,最看重的便是人情。

這些家族勢力欠了薛洋一個人情,當然就會適當地保護他一下。

第二,大家都死在這裡另當別論,但若是大家都不會死都能夠離開這裡,作為御劍師,薛洋不僅能夠讓白靈劍術發揚光大,而且還能夠完成他一直完成不了的壯舉。

白衣劍聖創造的白靈斷流掌與白靈魔音術之所以一直都無法超越白靈劍術,就是因為即便是他現在也只能使用白靈劍術的六成左右,剩下四成必須御劍師才能夠完成。

第三,白衣劍聖是觀察了薛洋的。他發現薛洋宅心仁厚,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當即不再猶豫。死亡的情緒已經感染了大家,已經感染了所有人,他必須儘快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人之將死,自然沒有人再去羨慕嫉妒薛洋能夠從白衣劍聖那兒學習到這種高階劍法了。

薛洋自己也已不會太過興奮,但是他願意去學習。

因為薛洋願意幫助一個同樣即將死去的老人。

在這種必死的環境之中,沒有人還會去在乎一些沒有必要在乎的細節。

人生如此,一切如此。

薛洋學習百靈劍法,已完全變成了善意。

但不管如何,白衣劍聖傳授給薛洋劍法的時候,也只是給薛洋展示劍法,白靈劍術的口訣還是透過真氣的方式在薛洋耳邊唸叨的。

口訣這種東西無論到了什麼樣危險的時候,都一定不能夠輕易讓所有人都聽到。

他既然只是將白靈劍術傳授給薛洋,自然只希望口訣讓薛洋自己知道。

薛洋自從有了神主空間之後,自從修煉了神龍大法之後,對於國古武術的瞭解全都精進了,很清楚一些國古武術的口訣代表什麼,更能夠明白裡面所包含的意思。

所以薛洋在給大家供水的同時,腦袋裡面一直也在想著那些口訣。

這口訣之中有這樣兩句話……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白靈劍術是非常奇特的劍術,與五劍術、龍劍十三刺都有所不同。

這裡的不同之處所指代的是:無論五劍術還是龍劍十三刺,都是將真氣匯聚一股,然後憑藉五劍術或者龍劍十三刺將真氣以爆發的方式釋放出去。

這有點類似於傳說中的武技。

但是白靈劍術不同。

白靈劍術玄幻神奇,且如這集賢山脈一般,連綿不絕,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