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願打”個願挨,即使看到不堪入目的情況。\、\楚質有幾進德聖人,當然沒有多管閒事的意思,當然,也可以從某個。角度說明,見過許多絕代佳麗之後,他對這些庸姿俗粉自然不感興趣,況且,在許漢卿的面前,如果不表現好些的話,以後想娶人家妹子時,或許連門都進不去。

而對於楚質的頻頻示好,不僅許漢卿心裡迷惑,當楊承平知道眼前之人是自己崇拜以久的偶像毛後。更是直怪他不夠意思:“許兄,前些時候你還說與楚錢塘素未謀面。只知其人而已,如今看情形似乎不是這麼回事啊。”

覺察楊承平懷疑的表情,許漢卿苦笑道:“楊兄,此事我絕對沒有欺瞞於你,至於他為何這般”我也很是糊塗,不得其解。”

“瞧他與沈遼的交情菲淺。肯定已知道你的身份。”看了許漢卿半響,楊承平確信他沒有撒謊,尋思了片刻,悄聲推測道:“說不定想與你交好,以後藉機讓許駙馬在官家面前美言幾句”

“不然。”許漢卿微微搖頭。輕聲道:“人家是曹家女婿,前程似錦,並非我妄自菲薄,但論起權勢來,許家稍遜於曹家一籌,有曹家的照拂,他何須再攀附於人。”

天下很大,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通訊十分困難,至今為止,杭州之中,僅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江、知道楚質是曹家的未來女婿,而且曹楚兩家行事都比較低調,聯姻的事情也沒有向天下人宣揚的意思,所以就算是汴粱城的普通百姓,未必全部清楚此事。

然而,只要還關心朝廷時政的人,從來不會漠視曹家的動靜,而楚家的背景雖不是十分深厚,卻也不可小覷,畢竟楚汲還掌控著朝廷官員調動權,兩者結合,對於朝廷政事會不會發生什麼影響,這可是許多官員與家世關心的問題。

而許漢卿身為許家的嫡子,就算身在異地,多多少少也瞭解些楚質的情況,只不過待在汴梁的時間較少,加上許宣與蘇月香有意無意的忽略隱瞞,當然不瞭解楚質和白謹瑜之間的瓜葛,不然他根本用不著思考就明白楚質是何用心了。

努力忖思半響,許漢卿還是毫無頭緒,卻發現楊承平抄起酒壺與杯盞,雙腳沾地,好像準備離席。不由問道:“楊兄,你這是何意?”

“真人在前,何必費心思量,前去詢問試探幾句,不就什麼都清楚

格承平輕聲笑道,站了起來,朝楚質走去。

樓內空間就是這麼大,周圍有什麼動靜眾人均可一目瞭然,況且楊承平也沒有掩飾的意思,從中間往前,就在眾人的視線範圍內,誰能沒有留意,一些人心中好奇,停止與同伴交談,看著楊承平,想知道他準備做些什麼,一時之間,樓中也漸漸靜了幾分。

“敢問尊駕可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小楚,楚錢塘?”楊承平施禮問道,仔細的打量著楚質,發現傳聞果然不能當真,若真是隻有十六七歲,豈能有如此氣度。

當然,並不是楊承平覺得楚質年長,而是覺得楚質與自己應該是同齡人,不是傳聞中年僅十四五歲,就已揚名天下的稚嫩少年。他卻是不知道,近段時間來,楚質經常冒著暴曬,在郊外奔波巡察、賑災救民,容貌早已不是當初養尊處優的白臉青澀形象,況且從心理年齡來說,楚質也不年少,言行舉止自然沉穩從容,難怪楊承平有所誤會。

“你是何人?”楚質正了正身體,放下手中的杯子以示禮節。不過對於楊承平的提問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反而反問起來,不過語氣之中並沒有帶有居傲的意思,而是平常的詢問,有點像與陌生人打招呼時的疑問。

“在下楊承平,乃大人治下一小民耳。”楊承平笑道。

“楊承平,好像在哪聽說過”忽然靈光閃爍,楚質猛然站起,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下,深深朝楊承平躬身施禮。

“大人,你這是”愕然了下,楊承平連忙避讓開來,心中迷惑不解。

“本官這是在代全城百姓以及自己,向楊兄表示謝意。”楚質正色說道:“當初糧價上漲之時,縱觀全城,唯有楊兄和寥寥幾個善心仁商其下米鋪依然保持平價出售糧食,不知有多少百姓賴得楊兄此仁舉而活命至今,區區一禮,楊兄自然當得,況且安民原是本官職責,卻讓楊兄代勞了,我也要表示感謝才是。”

好吧,楚質承認自己有些做作。如果不是見到楊承平與許漢卿交好,他不會這麼給面子,然而,為百姓之類的話到也出自真心實意,畢竟杭州官員又不是瞎聾透頂。有不良奸商密謀集會怎麼可能絲毫風聲都聽不到,只不過范仲淹心有成算,懶得計較罷了,而楊承平的表現,自然落入有心人眼中,楚質深的范仲淹信任,怎能不知此事,剛才只是裝個樣子而已。

“不敢、不敢,賑災濟民、穩定糧價全是諸位大人盡心盡職的結果,與在下無關,可不敢居功。”楊承平謙虛連連道,臉上掛著一抹笑容,不算冷談,也不算燦爛。

如果換成一般商人,見到當官父母官如此尊敬自己,恐怕早就激動興奮不已,不過楊承平卻不是普通棄人,出身於世家,這點小場面到不至於讓他心神失守難以自抑,只是心情舒暢卻是難免了。

“楊兄莫要謙虛,你的仁心義舉,範公可是讚賞有嘉,不日,會將此事上報朝廷,予以表彰。”楚質笑道,卻不是信口開河,的確真有此事。

畢竟以那些奸商的背景,給以懲治可能還有些難度,但是表彰幾個。善人,送個錦旗,刻塊碑之類的事,還是比較容易的,其一是讓他們餘有榮焉,以後再接再厲,其二是樹個典型出來,好給眾人做個示範,想讓他們有樣學樣。

如果說,對於楚質是崇拜,那對於范仲淹,楊承平卻是頂禮膜拜的心情,要知道範仲淹與軍方的關係十分深厚,而且在西北治軍的時候,曾經提拔過幾個楊家子弟,對此楊家子弟當然感恩在心。

如今聽聞範公準備表彰自己,平那個激動點沒被在旁眾人羨慕兼嫉妒的目挪,四”亡。

要知道表彰上報朝廷只是做個樣子而已,朝廷最終批不批都沒有關係,這本就是地方安衙的自發行為,上報只是形式,不報也合規矩,既然楚質已經這樣說。那證明離楊承平風光的日子不遠了。

無論是送錦還是立碑。都會錄入地方誌裡,況且這事還有范仲淹的參與,肯定會被當地大儒名士記在自家的筆記中,流芳百世不是夢想,或者還能在史書上記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