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隨意(第2/2頁)
章節報錯
身為言官,范仲淹卻沒覺得有什麼光耀的,畢竟是本職工作,做了份
”小*平消而只,同時貨得廢皇后是要不得的,他們並沒有做鄰洲,麼錯的人只能是呂夷簡了。
根據范仲淹的思維,其一呂夷簡支援廢皇后,人倫喪失;第二此人利用皇帝驅逐言官。破壞制約百官而設立的臺諫機構,肯定是為了達到自己私慾。是權臣之舉。想象一下。如果沒有言官的監督,朝廷很快就會變成一言堂,而身為首相的呂夷簡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就從這一刻起,范仲淹把呂夷簡當成了敵人,以剷除這個權臣己任。貶官幾年之後,范仲淹再次回到朝廷。花費巨大的精力做了一件事,編織了一幅百官圖,詳細記載著近年來。自從呂夷簡當政之後,文武百官的升、遷、降、謫之路的列表。
其中一一指出,哪些官員的升遷是正常的,哪些是呂夷簡一手遮天,強升暗降的,張方平的名字也在其中,但他自然是屬於呂夷簡那方的。成為范仲淹眼中的奸佞。
百官圖啊,結黨營私,皇帝最為忌諱的。過幾年之後,范仲淹就是,至少表面上是栽在這種事情上,只要皇帝相信,呂夷簡倒臺不說,那一幫所謂的黨羽。也逃避不了革職查辦的命運。
事情不帶這樣的,且不論皇帝反應如何。反正榜上有名的官員肯定怒髮衝冠,自問從來沒有得罪過你范仲淹。憑什麼把我們往死裡逼。
換成其他朝代,皇帝見到這張圖,不管是真是假,肯定會徹查。然而。這是宋朝,在位的是寬厚仁恕的仁宗皇帝,而且趙禎顯然比較信任呂夷簡,事件最終結果是范仲淹再度貶官出京,再次得到百官舉杯敬意:範君此行,無為光耀。
再過幾年,夷簡病逝。范仲淹上臺執政,推行吏治,之後的事情可想而知,本應坐在翰林學士位置上逍遙的張方平。不幸的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牧守地方生涯,心中怎麼可能沒有絲毫的怨恨。
思潮起伏,楚質回顧著從顧可知那裡聽到的秘辛,有點迷茫。也不知道誰對誰錯,按照現代的思維,皇帝不過是想換個老婆而已,呂夷簡表示支援,也不至於成為千古罪人吧,而且之後的事實證明,呂夷簡執政二十多年,一直對皇帝忠心耿耿,相位也是有起有落,說他是權臣。有謀逆的跡象,確實有些過了。
既然皇帝與呂夷簡沒錯。那麼問題只能出在范仲淹和那些言官身上了,念頭掠過,也被自己嚇了一跳,楚質心中苦笑,卻沒有覺得不妥,畢竟是受過的教育不同,固然佩服范仲淹的品德,但不會覺得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是正確的。
沒有經受古代禮教觀念的洗禮,楚質永遠不會明白,廢后的意義有多麼深遠,起碼不會有:人臣之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的思想。把皇帝當成父,把皇后視為母。楚質可做不出來。就是惠夫人,心中尊敬有加。但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層隔膜。
當然。這也不妨礙楚質對於惠夫人的感情,畢竟親情也是慢慢地培養出來的。轉眼之間。來到杭州已經近一年。雖然時常通訊,但卻是報喜不報憂,不知道惠夫人現在如何了”頭,卻見旁邊一個,書吏悄悄扯著自己的衣裳。輕聲提醒道:“張知州在叫你呢
張方平從榻上直起了身體。揚聲道:“誰是錢塘知縣楚質?。
抬眼望去。楚質站了起來,拱手應道:“下官在此,敢問張知州有何吩咐
目光灼灼打量片刻,張方平微微倚坐,隨意似的說道:“年紀輕輕的。就敢學老儒長者刻本印書。想來也有幾分本事
“下官年少氣盛,一時不知深淺,貿然之舉,讓知州見笑了楚質說道,態度放得有些低微,畢竟捏不準對方脾性,還是低調一些為好。
“有才華是好事,用不著謙虛。只要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刻,行。”張方平說道:“其他不清楚,總是聽人說你詩詞寫得不錯。今日卻要親眼一見,不用太過講究。剛才那些小娘子咖咖呀呀的,不知道在唱些什麼,你就隨便寫首,讓本官聽得舒坦就行
這還叫不用講究啊,剛才少女們唱的那首不是經典佳作,張方平這麼說。擺明了是存心要為難楚質。就算寫得再好,只要他一句本官聽得不舒坦,就可以全部否定了。
該不會是楚知縣把張知州給得罪了吧?眾人紛紛猜測,為其擔憂的不在少數,自然也有幸災樂禍的,人之天性。不概而論。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