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遊聚(第2/2頁)
章節報錯
悠悠回思當年往事,良久,范仲淹回過神來,望了眼底下,眾人還眼巴巴的等待他的決斷呢,不由自嘲而笑,果真是年紀大了,總喜歡回憶。
“陽春三月,氣溫適宜,正合出郊遊宴。”范仲淹淡聲道:“張知縣。以老夫名頭,邀請城中各位士伸商賈,於明日赴寶林山觀景遊聚。”
須臾,訊息傳遍杭州城,一些不知時事計程車子到是很興奮,期待,不過本該會有幾分惶恐計程車仲卻顯得十分淡定,接到請束之後,紛紛表示定然赴約前去。
寶林山,位於杭州城外,其名不顯,但是山上有座飛來峰,卻是聞名天下,相傳是從山東琅琊郡飛來。又名靈鷲峰,峰上有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常年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巖骨暴露,峰稜如削,是欣賞奇山怪石的好去處。
不僅如此,寶林山中還有許多名寺,有隋朝古剎法鏡寺,往西南行。又有比法鏡寺晚兩年修建的法淨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法喜寺,此外。還有大名鼎鼎的靈隱寺,那可是遊人香客必會前往之地。
行走在山間,真可謂是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怪石嵯峨,古樹繁茂,加上天氣風和日麗,慢步其中,登高望遠,令人心曠神怡。
清晨,在一幫文人士子,鄉伸商賈的簇擁下,范仲淹一行浩浩蕩蕩。由杭州城北門出發,直奔寶林山而去,期間隊伍不斷擴大,有許多聞訊趕來,或許途中偶遇的。紛紛加入當中去。
來到山下,已有一群和尚在此等候,卻是各大寺院的迎客僧且不說范仲淹與各寺觀的方丈主持交好。就是為了爭香火油錢,擴大寺院知名度,他們也得乖乖跑來,不然一大批權貴信徒讓對手拉走了,以後不要說西北風了,恐怕連灰塵也不見一粒。
想到這裡,一群或肥頭大耳。笑容可掬,或骨瘦精奇,紅光滿面的知客僧紛紛對視一眼,火花四濺。才瞄見范仲淹一行身影,便急步迎了去,一臉燦爛祥和的笑容,熱情洋溢的表示自己是受了方丈主持之託。前來迎接各位貴客,望請移步前往……
到底是沉浸於此道的專業人才,就是為了搶客拉生意,也顯得那麼婉轉,使人如沐春風,進退有度。不至於表現太過盛情,讓人反感。
以上純屬楚質腹誹,沒有信仰的傢伙是不會明白信眾們的心理,見到高僧大德盛情相邀,待會說不定能與之近距離會面,不少人心中激動興奮,幸好還有幾分清醒,知道做主的不是自己,紛紛看向范仲淹。
該怎麼走,途經何條路線,還真不好取捨,如果真是前來遊山玩水。無論是曲折迂迴,還是重複再走,都不是問題,可是如今重責在身,卻是不能耽誤。
“我等要前往龍泓洞觀拜靈鷲塔。煩勞諸位回去請問一聲,若是哪位高僧有暇,不妨移駕同去,好讓我等請教佛理。”到底是范仲淹。自然不會為區區小事而感到為難。一句話解決問題。
飛來峰龍泓洞口的靈鷲塔,相傳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雲遊到此,看到這座嗷絢石山,認為很像印度靈鷲峰,便在這裡建寺立塔,算是寶林山寺塔之源,去那裡參拜,不僅旁人悄願,就是各寺方丈也見怪不得。
知客僧聞言,紛紛返回通報,而眾人卻沿著蒼松古木蜿蜒而上,很快來到龍泓洞前,立見洞口處有座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六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構樸實無華,別具一格。
在塔前禮拜片玄,真有幾位高僧來到,與眾人見禮,侃侃而談,述說佛理典故。
范仲淹顯得非常有耐心,並不著急與士仲商談正事,反到是饒有興趣的在高僧們的陪同下,仔細觀賞佛塔,彌陀、觀音造像,偶爾與幾個,文人笑言幾句,溫言勸勉一些後輩士子勤學上進,或者乾脆向眾人述說自己對佛學、儒家經籍的理解。
不知不覺便到了中午時分,在山上走了將近兩個時辰,就是體力再好,也難免有幾分疲憊,也無須誰人提議,眾人慢慢朝飛來峰西麓冷泉走去,那裡是設宴聚會的最佳地點,茂林蔥鬱,泉水晶瑩如玉,噴薄而出,飛珠濺玉,其聲猶如天籍。
池畔前地方空曠,宴會已經設下。案上美食佳釀,香氣撲面,就等眾人入席享用。有個朋友要來,另一章可能要晚些。如果真更不了,那明天補回(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