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楚質開口道。全\本/小\說/網似平有幾分乏意,身體靠了群片口們護攔。清峻的臉龐泛紅,吐了口氣息。似乎有一股濃郁酒香。

“大人有何賜教楊承平笑道,有覺得有些氣熱,隨手取出一塊絲帕。輕輕抹去額頭的汗漬。

“聽說過私鹽嗎?”楚質輕輕閉目,似乎在呢喃自語。

楊承平一怔,抬頭望了眼楚質,似有深意,忽然輕輕地笑了,悠悠說道:“有所耳聞

“那你覺得如何?。楚質問道。

“什麼如何?。楊承平不解其意。

“販賣私鹽是對是錯?”

“自然是錯,按朝廷律令。私自販鹽圖利三斤以上者,斬首示眾,十斤以上,連坐,逢大赦不可免楊承平說道,表情有些奇怪。

“楊兄對大宋律令背得比我熟悉。”笑著說了句,楚質睜開眼睛。搖頭說道:“其實在我看來。此情此舉。難分對錯。”

楊承平諒訝看向楚質,拱手道:“願聞其詳

“禁私鹽有利於朝廷,則有害於百姓,私鹽販運卻對百姓有利。則損害朝廷之利,所以其中熟對熟錯,我真的分不清楚。

。楚質輕聲說道。

沉默片刻,楊承平嘆道:“大人高論,在下不及

若是換個不知民生艱辛的官員或儒士在。肯定對楚質這席話嗤之以鼻,或者還會責問其是否盡忠職守,居然贊同販賣私鹽,簡直對不起皇恩浩蕩。然而,楊承平卻明白楚質要表達的意思。

古代實行鹽茶專賣,由各地官府出售,鹽質粗劣,要價卻高,百姓不願多買,官府卻往往強制配售,或按民戶丁口配鹽,甚至按百姓財產多少和戶等高下配鹽,更有的直接、准許部分商人領取官鹽販賣,並責令其承包一定數量的鹽利。

這咱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政策肯定是弊病叢生,朝廷雖然幾次改革鹽法。但是其本質卻沒有改變,鹽價居高不下,這個時候,質量優秀。價格便宜的私鹽自然是大行其道,百姓深受其惠。然而私鹽交易產生的利潤肯定不會上繳官衙,自然損害朝廷利益。

感嘆片刻,楚質忽然說道:“楊兄,要不我們乾脆合夥販賣私鹽吧。”

一陣沉寂,楊承平臉上慢慢浮現笑容,輕聲說道:“大人醉了。”

站了起來,身體輕輕搖晃,楚質醺然說道:“確實有幾分暈,或許真的要醉了

“既然如此。那大人還是回衙休息吧楊承平說著,揚聲招呼衙役上來攙扶,楚質也沒有拒絕,就這樣半眯著眼。腳步虛浮的離去了。

望著遠去的官轎,楊承平神情變幻不定,額眉微皺,似乎在盤算些什麼事情,良久,輕輕揮手。一人忽從密林深處走了出來,看其身影。卻是一開始與他對飲之人。

“於二,剛才委曲你了。”

官轎輕悠回到縣衙,回到大堂,還未等楚質喘幾口氣,劉仁之就匆匆奔了上來,趕緊彙報說道:“大人,太守有令。明日讓你到州衙候見

還好是明天,不然現在一身酒氣,去了肯定少不了一頓斥,楚質安心坐下,抿了口衙役呈上來的解酒茶湯,奇怪說道:“卻不知是因為何事。”

“無非是農桑耕種

事實證明劉仁之猜測沒錯,第二天楚質到州衙報道時,才發現不僅是自己被召見而已,還有鄰近幾縣的知縣都已在場,由范仲淹主持會務。逐個詢問各縣的春耕安排。

王政之本,在乎農桑,這是歷代朝廷最為重視的基本國策,誰讓中國一直是小農經濟社會,支撐王朝統治的經濟命脈就是農業,宋朝好些。商業賦稅一度超過農業,但是就總體觀念而言,上至皇帝大臣。下到平民百姓,都覺得農桑才是根本。

這一直是州縣衙門的第一要政,所謂勸課農桑,當然不是指到田間裝模作樣揮舞鋤頭,或者進村莊挨家挨戶地勸百姓該去種田翻地這麼簡單,具體可以分解為:敦本業、興地利、置農器、廣栽植等幾條衡量標準。

把那些沒有土地或者流亡他鄉的農民們都召回來,重新務農,這就叫敦本業;招一些農民開星拋荒熟田和處*女地,這就叫興地利;檢查或者準備治下村莊所需耕種器具,隨時租借給百姓叫做農器;倡導綠化,多在荒山野嶺種植被就叫廣栽植。

不過以上所舉事例,都是所謂清官、循吏才會做的事情,實際上許多州縣衙門只把勸課農桑成績好壞的標準,歸結到田賦徵收這一條上來參照,其餘的具體動作是很少去做甚至一概不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