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賬(第1/2頁)
章節報錯
“楚質當然不是在安慰初兒。全//本\小//說\網畢竟真實的歷史卜,就算沈撈葉四的記載了畢異用泥活字印刷出版書籍的過程,但是卻沒有受到世人的重視,確切的說,應該是沒有受到出版商人們的重視,活字印刷只是在小範圍內傳播,根本沒有形成氣候。
直到明清時期。才慢慢取代雕版印刷,楚質覺得,活字印刷之所以流傳速度慢,不是那些出版商人不明白活字印刷的奧妙。主要涉及到一個產業利益鏈問題。
在古代,印刷行業也劃分為官、私坊刻,官坊囊社的弊端就不用明說,參照下**十年代的國營企業就知其為何不重視活字印刷了,因為匠籍制度的存在,官坊的工人根本看不到前程希望,怎麼會有心情理會什麼泥活字,又不能當飯吃,至於那些官坊工頭小吏,巴不得雕版刻印的速度越慢越好,費時費料才能從中漁利,
至於私家復坊。大刑刻坊不用說,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已經形成自己的利益鏈,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的渠道都不缺,誰知道泥活字的效果真是否如此顯著,如果出了問題該怎麼辦,習慣成自然,除非出現重大的變故,不然家大業大的大型刻坊,只會以求穩為上,不會貿然作出變革,而那些小亥坊,隨時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搶生意還來不及,哪裡還有興趣理會泥活字是什麼玩意。
況且出於技術保密意識,就算有人使用了泥活字,知其好處,可是為了自己能夠獨享其利益,更加不可能大肆宣揚,傳播速度怎麼能不慢,不要說別人,楚質也是這個心理,當初派人去找畢異。可不是好奇要見他一面,而是想將其拉攏過來為自己服務。
也只有像以沈括那種衣食無憂,且沒有先進技術代表豐厚利潤觀念的文人式官員們,才會極度不重視這種他們眼中的微末之技。好像怕天下人不知道似的,大大咧咧的記錄下來,還唯恐人家看不明白,每個步驟都描述得極為詳細。
對此楚質很是無語,一方面是民間藝人變態的保密觀念,寧願把技術帶進棺材裡也不願意傳給所謂的外人,一方面是那些自詡天朝上國的官員,抱著以德服人、教化蠻夷的思想,使勁的把先進技術散播到世界各個角落,不以為害。反以為榮,都是這麼笨。國家民族不跟著倒黴才怪。
初兒可不知道那麼多的彎彎道道,聽說其他人可能也掌握這門技術,就像當初摺扇被人仿製之後,心裡湧起怨念、擔心之意來。
“初兒儘管放心楚質微笑道:“畢異發明的只是泥木活字,而我這裡使用的卻是鉛活字。起碼先進他幾百年。”
不僅如此,就算有人將銘活字洩露出去他也不會擔心,因為銘字印刷所用的油墨可是十分講究的,其秘方迄今為止,只有楚質一人知道,光有字模,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墨,鉛字連廢鐵都不如。
再者說了,油墨破論出現又怎麼樣,憑著領先近千年的見識,楚質也不怕自己競爭不過別人,大不了到時再改行,另做其他暴利生意。
先進什麼的初兒不懂,但也不妨礙她猜出楚質言下之意來,俏臉綻放出如花笑容,不過依然有些不放心,柔聲道:“公子,外面的夥計是從何招聘的,卻不知是否可靠要不寫信讓毛叔他們從汴梁遣些人過
“說是忠心耿耿或許有些過了,但想來他們也不會輕易背主楚質微笑了下,輕聲解釋道:“前些時候杭州大旱,大批百姓被迫離鄉背井來到城外,我見他們可憐就從中挑選了一些忠厚老實之人,也算活命之恩,應該不會有人至於忘恩負義。”
楚質也沒有說得太絕對,受到現代某些觀念的影響,他也知道忠誠往往是背叛的籌碼不夠,不過相對來說,古代人心還是比較純樸的,只要對他們好些,應該沒有多少人能夠為了利益而甘願被世人譴責,畢竟背主的名聲,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非常臭的。
在印社內逗留不久。大略瞭解活字印刷的工作流程之後,楚質適當讓長貴出面鼓勵工役們幾句隨之與初兒悄然離去,畢竟有朝廷官員不能從商之,他自然不會表露身份,一切事情都交由長貴打理。
其實楚質也知道。以長貴的才能,根本不足以管理好印社方面的事情,可是身邊確實缺少有用之才,只能將就應付,不過生意只是在籌備階段,在楚質的指點下,長貴還勉強沒出什麼差錯,幸好初兒已經來了,不然當印社開張。事多繁雜,又要忙於公務,楚質可兼顧不過來。
回到縣衙,椅子還沒有坐熱,州衙就有衙役前來相請,聽聞是范仲淹的召見,楚質也不敢耽擱,連忙坐轎而去,不久之後,楚質出現在州衙議事廳中,不過范仲淹還未到,只有顧可知的身影。
行禮坐下,楚質輕聲打聽起來:“碩大人,卻不知太守召見有何要事?。
“本官也不清楚。但聽書吏說,似乎是開湖折狀有了回訊。
。顧可知笑道,身為知州副手,州衙之中極少有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況且近日來,范仲淹有意疏俊西湖的事情卻不是什麼秘密,畢竟這可以從他每日在西湖內外考察的行動中判斷出來,對此杭州城內自然反應強烈,有人贊成自然有人表示反對,然而開湖的好處顯而易見,持贊成意見的百姓還是佔絕大多數的。
不可否認,也可能是因為范仲淹的名聲太好,一些百姓就算不理解為什麼要開湖,但卻盲目的大聲贊同,這讓某些人很是鬱悶,而顧可知也是持著服從的態度,已經開始盤算著什麼時候把西湖邊上的宅子搬遷別處,免得影響了開湖動工。
就在兩人輕聲相談時,范仲淹從外面走了進來,揮手讓兩人不必多禮,輕輕坐下,沉吟了片刻,才緩聲說道:“剛才衙裡接到朝廷下發的一道公文,是關於奏請疏俊西湖的事情。”
“聖意如何?”楚質有點急切地問道,就算心裡有**成把握,可是也怕剩餘的一成意外,畢竟西湖的現狀沒有幾十年後的
”重。bsp;nbsp;似乎猶豫了下。范仲淹說道:“官家同意了。”
意料之中,楚質輕輕點頭,滿面的笑容,說實話,每次飽覽杭州城美麗景色時,楚質總是感覺有些意猶未盡,仔細尋思,並不是景觀不美,而是因為沒見著後世一些耳熟能詳的美景,自然覺得杭州城好像欠差了些什麼似的。
或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少了這些經常聽到的景觀,楚質覺得杭州城似乎有些名不副實起來,如今有機會,楚質當然不介意假公濟私一番,為杭州多新增幾個景點。
一旁的顧可知也連忙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請範公說下開湖的章程,也好讓下官准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