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斷橋(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要勸課農桑,首先要從水利方面入手,話說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初任知縣時,剛上任就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跑遍全縣鄉村,勸督大家趁此有餘暇時,疏俊川渠,而當地計程車子百姓也紛紛稱讚他有遠見。
可見無論是在官員,還是百姓心中,重視水利是十分必要的,關及民眾生計,要知道不是什麼地方的農田都有河流水渠經流。作物只能作井水澆灌,而且就算楚質再怎麼不通農事,也知道用鹹水澆淋作物的後果。
知道了楚質等人的來意,但是村正三老們卻也不清楚村裡水井到底是同城內六井一樣的儲水池,還是鑽地而鑿的水井。問不明情況,那就要靠專家們出弄了。
專術有專攻。這是常識,在書吏村老的簇擁下,楚質站在一旁,好奇著看著匠役查探水井情況。
在眾人的注視下。只見匠役身穿單海衣裳。順著繩索慢慢滑入井中,過了幾分鐘。繩索晃動,旁人連忙提繩緊拉,過了幾息,渾身溼漉漉的匠役爬出井口。一臉的喜色,也不知是因查明情況而開心。還是因為在大熱天泡了個涼水澡而高興。
抹去臉上水珠。不等旁人催問,匠役就說道:“井裡僅有一層薄泥,應是個大池,且還有一處暗渠”
“暗渠通往何處?”劉仁之急聲問道,心裡有些得意,畢竟事情跟自己的判斷差不多。
“西北,白堤附近。”匠役伸手一指,毫不遲疑的說道,十分的
定。
“大人,那裡就是白樂天修堤儲水之處。”劉仁之在旁說道。
“去看看。”楚質說道,帶著一幫人馬浩浩蕩蕩的朝白堤而去。
不瞭解六井的歷史,但並不代表楚質不知道杭州有處白堤。畢竟它的名氣可不語文課本里白居易的那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他可沒少背默,其註釋楚質也沒有忘記,也清楚白沙堤與白堤其實並不是一回事。
白沙堤在白居易沒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以風光旖旎而著稱,不然白居易也不會作詩以讚美,至於那條白堤,是白居易為了儲水澆灌農田而修建的,兩者並不在同一個方位,不過經過幾百年的歷史蒼桑變化,當年白居易修築的白堤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不過白居易的名氣實在是太過響亮,後人為了紀念他,故意的以訛傳訛,把那白沙堤說成是白堤,還張冠李戴的說成是他修建的,北宋考古之風未盛行,劉仁之自然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當然,楚質也懶得點明,走了十來分鐘,就來到了白沙堤前,這裡是通往孤山唯一的路,也被人稱為孤山路,他昨天和初兒來過,不過是坐船飄水而過。如同走馬觀花,並沒有細看,如今步步而行。總算領略到了白沙堤的秀美景色。
兩側花繁樹茂。有絢麗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清風徐徐,空氣清爽,因走路而來的一點熱氣頓時消散而去。
欣賞風景名勝之餘,楚質卻沒有忘記此行目的。輕輕揮手,幾個精通水性的匠役、百姓就紛紛撲入水中,仔細撥尋起入水口來,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沒有高科技儀器的時代,只能採用最笨拙的辦法,相對而言,在水中尋找還是比較輕鬆的,不然也只能挖地尋找暗渠了。
水中搜尋的難度十分大,對此楚質也明白,所以並沒有要求匠役、百姓一定耍找到,只是吩咐他們盡力而為。
古代的湖水很清澈,而且就在岸邊,水十分淺。按理來說應該是一眼能看到底的,然而這裡的情況並非如此,水面飄浮有許多藻類植物,而且湖底又有不少水草,阻隔了搜尋者的視線不說,也給他們的行動增加多一些困難。
還好岸邊水位不高,只是沒腰而已,不然若是不慎被水草絞絆住,跌倒不提,就怕溺水,而且走了幾步,沒被水草絆住,反而陷入了淤泥之中,只能攪撥而動,這樣一來,湖水就變化渾濁起來,更加影響了工作。
在湖水搜尋的人心急,時間久了,在岸邊等待的人心情也不好受,煩燥不耐,在岸邊來回走動,不時指手劃腳,指揮得匠役百姓團團轉,毫無所獲不說,累的人家大汗直流,差點癱軟在水中,也不知是在幫忙還是添亂。
幸好楚質發現這個情況,制止了他們的行為,不過過了兩個時之後,他也有些沉不住氣了,強忍住發號司令的衝動。目光在附近毫無目的地隨意掃掠,不為別的,只求分散下注意力。
一座苔薛斑駁的古老平板石橋映入眼簾,拱面無遮無攔,從孤山蜿蜒而到這裡,楚質心中忽動,側身說道:“那可是劃分外湖裡湖的斷
“沒錯。”劉仁之笑道:“可惜大人來得不是時候,若是再過二三月至此,從山上遙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亙雪柳霜桃,而斷橋的兩端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又依稀可辯石橋身似隱似現,遠望似斷非斷,此種景觀實是妙不可言。
(未完待續)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