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林封謹剛剛開始辦公的時候,外面就忽然有人跑來通傳,說是有客來訪。林封謹立即就皺起了眉頭對那小廝道:

“不是告訴了你公務繁忙,今日不會客的嗎?”

那小廝囁嚅道:

“公子,是書院的閔先生來訪,小的不敢回絕。”

林封謹聽了大吃一驚,閔真嚴格的說起來已經是大儒級別,和王敬之是同輩人物,只是自己拜在了陸九淵的門下,所以輩分高貌似和他同輩,而且閔真平時對林封謹就多有照顧,正因為如此,林封謹也是對閔真十分尊敬,聽聞他深夜來訪,怎麼敢怠慢,急忙吩咐下人斟茶倒水,林封謹自己不說什麼沐浴更衣,好歹也要整理一下儀容才行。

很快的,林封謹便在旁邊的偏廳見到了閔真,發覺他面帶憂慮之色,心中也有些好奇,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所以也不講究什麼禮節,便開門見山的道:

“閔師夤夜前來,必有要事,請直言便是。”

林封謹急,閔真卻是嘆息了一聲,端起了旁邊的香茶喝了一口,然後才慢慢的道:

“你可知道,今日禮部尚書李奇之李先生上表,言鄣國公一事,君上怒,不允,先生遂告病,兩個時辰前準了。”

禮部尚書李奇之也是東林門下的一代鴻儒,深得先王呂康的信重,閔真當年在讀四書,五經的時候也拜在了他的門下過,所以尊稱他為先生。

李奇之此時已經是百歲之齡,宦海浮沉,什麼名位都看得淡了。

呂羽要殺自己的弟弟呂先做替罪羊,在他的眼中看來,那就是違背了上古流傳下來的禮儀,縱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但是在倫理上來說,呂羽是弟弟,要殺自己的哥哥,卻是不道德的。

所以,老尚書再三上書辯駁,希望呂羽行“仁恕”之道,最後沒有辦法,祭出了臣子的大殺器,那就是說自己有病,所以要回家休養了。

這其中的意義其實就是在對君王表態說,你要這麼幹的話,老子就炒你的魷魚不幹了,你自己看著辦。這方式和談戀愛的人有時候爭執得急了,便經常會有某一方站出來說那就分手吧有異曲同工之處。

告病的人未必有病,說分手的人也未必真想分手,這其實也只是個表態。

按理說,臣子告病這種事情,君王就不應該再糾結,而是應該先去撫慰一下,慰問一下病情,這都是應有的程式。可是呂羽這一來卻是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就說,好吧,你回去養病吧,成全你......

事實上呂羽本來還是沒有撤換他的意思,但李尚書本來就是先君手上用起來的人,這就已經有些隔閡了,而呂羽新登基,少不得是要用自己夾袋裡面的人物需要人騰位置,這幾天也被老頭子折騰得煩了,所以一看告病,就順水推舟準了。這一下子,李奇之就算是身體健康,一口氣上五樓不喘氣兒,也得真病,然後告老還鄉。

林封謹聽了這件事情以後,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有些疑惑這種事情找自己做什麼?難道是希望自己去勸說呂羽收回成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君無戲言不是說著玩兒的。

卻聽閔真又長嘆一聲道:

“你最近忙於緝拿拜魔教徒,恐怕對朝局有些生疏了,可知道登基之日,周亭古,何溫,胡立,林辜,且許這五位官員已經被或貶或遷,最近四日以來,又有陽湖,米亦,辜名等六位大臣離任?”

林封謹聽了閔真說的話,陡的都吃了一驚,因為閔真所說的這些官員,不僅僅都是身處朝堂當中的要害位置,更是無一例外有個特點,要麼就是親東林書院的,要麼就乾脆是東林書院出身!也就是說,短時間內,東林書院在北齊的朝堂當中的影響力至少下降了三成!

這端的就令人有些警醒了,林封謹忍不住都四顧了一下才低聲道:

“莫非君上有清洗我東林一脈的意思?”

閔真苦笑搖頭道:

“這倒不是,實實在在的說,我東林一脈在朝堂當中的影響力也有些過大,雖然彼此之間不結黨,在此朝局交替的時候,被裁汰下來這麼多人也屬於正常,更重要的是,君上再多裁汰些人,也不怕書院有什麼誤會,卻是因為你的存在........”

林封謹忍不住都苦笑了起來,不過想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很顯然,自己這個東林弟子只要一日在呂羽面前地位不減,那麼書院就可以安心。林封謹想了想,忍不住又道:

“那麼先生今天來找我又有什麼事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