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捕頭立即凶神惡煞的道:

“要證據是吧?來人,把他給我帶回去仔細的搜查一番不就有證據了!”

說著便有人欺上來,一條鐵鏈就套到了林封謹的脖子上,林封謹立即就慘叫了一聲,馬上服了軟。

吳捕頭輕蔑的笑了笑,像是這樣的人他見得還少了?鎖鏈一套,枷鎖一上,什麼貞潔烈女,英雄好漢都馬上就變成了軟骨頭!於是,很快的,尚強縣的民眾就都看到了一幕:

那就是作惡多端的吳捕頭洋洋得意的走在了大街上,身後牽著一長串的馬匹,後面還有幾個連滾帶爬追趕著的夥計,邊哭邊叫:

“不能啊,大人,這樣的好馬至少也是得四五百兩一匹,你丟了兩貫銅錢下來,就要將咱們的這一百多匹馬牽走,那是要逼咱們東家上吊啊!”

這一幕很快就到處哄傳了開來,聽聞的人無不是義憤填膺,大罵狗官。

聽聞了林公子也遭遇到了這樣的事情,那被抓走的五家縉紳的家屬就彷彿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紛紛的要請林公子出面找狗官討個說法,此時就連其餘的縉紳也是感覺得兔死狐悲坐不住了,覺得再這樣胡搞下去,搞不好下一個輪到的就是自己,被當成了養肥就可以殺的豬的感覺真的是非常不好,於是聯名擺酒要請知縣出來吃飯。

這所謂的吃飯,就顯然是要這周知縣給個說法了。

但是,周知縣此時卻也是騎虎難下啊,為了捍衛他自己的官帽,那麼抓錯人之類的是一定不可以認的!這種事情一認下來的話,我錯?那就是這王鄉紳幾人做得對了?

當然,自己威望受損倒也是次要的,只是......王鄉紳這幾個人假如做的對的話,那麼擊潰東海賊的軍功就是實打實的啊!

那麼,旁人一下子就會有疑問,為什麼這樣的大功當地的知縣沒有拿到,反而是被幾個縉紳拿到的呢?

恩!多半是這個知縣太無能。

雖然事實確實是這樣,但是周知縣是決計不可能承認並且面對這個現實的,相反,他此時覺得“那個該死的馬販子”(林封謹)所說的才是真相,何況說實話,林封謹前來以後發生的很多事情也確確實實有些超出常識。

如狼似虎的東海聯軍直撲而來,縣城的守軍在他們的進攻下丟盔棄甲,甚至連城牆都擋不住他們前進的步伐.......卻是在百餘個馬販子的護衛外加幾百名簇擁在一起的農民烏合之眾的攻擊下崩潰!被追殺數十里,遺屍遍野!

這種事情若不是親眼目睹,真的讓人覺得是在信口開河,周知縣也不是傻子,能做到知縣的人,必然都是人精,也正是因為這最關鍵的一點,讓他選擇性的忽視了很多東西,偏執的相信了林封謹的謊話。

所以,尚強縣的縉紳擺的這一桌酒宴,本來是他的最後機會,可是........周知縣卻表現出來了他殺伐果斷,雷厲風行的一面,非常乾脆的放棄了,殺伐果斷到了什麼程度呢?直接就派了個衙役來說了一聲:我家老爺說他病了就完事了。

而這句話一說之後,便是意味著這位一縣父母官徹底的與滿縣的縉紳決裂,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上!

假如是在平時的話,敢這麼做的縣令便要面臨著兩大窘境,一是政令不行,被完全架空!

這時候的政府要傳達任何行政命令下去,實際上相當於是無法直接傳遞給普通的百姓,而是由縉紳轉達,此時宗族,家族的凝聚力之驚人,那是難以想象的。甚至衙門裡面的衙役,小吏都會出工不出力。

因為縣令通常三年一換,而衙門裡面的這些“吏”是一直都不會走的,是當地縉紳的同鄉不僅僅彼此要相處幾十年,更是連子孫也是要打交道的,所以,一旦整個縉紳階級都與縣令發生了衝突,那麼吏員一定是站在縉紳這邊的。

第二大窘境,也是縉紳們的殺手鐧!那就是納稅。

古代考評官員的很重要一點,那就是每年繳納的稅額,哪怕現在也是GDP為核心,在其他的方面弄出來了問題的話都還有辦法補救,但是,在這方面出了問題的話,那就是沒得救了,連稅都收不上來的地方官,估計直接會被同僚或者上官在心中劃到“低能兒”“弱智”這個檔次當中去,與之交往都是一種恥辱。

不過,現在卻是戰時這種極端的時期啊!

說實話,這周縣令在盤剝,攬權方面還真的有一手,此時全縣上下,若論紙面上的武裝力量,手握廂軍的他還真是最強大的。有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此時的周縣令就是“兵”,甚至這幫縉紳都不能叫“秀才”,根本就是一群肥豬,只要一頂“通賊”的帽子扣上來之後,就相當於是取得了屠宰資格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讓他們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而在這個時候,更是令他們幾乎覺得天旋地轉的事情發生了,被抓進去的五位縉紳非但沒有被放出來,更是被扣上了“勾結東海賊”“圖謀不軌”的帽子,直接連家宅都一道封條給封了,預期明天就要抄家。

周縣令向來的原則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絕”,何況他現在是真缺錢,縣城被攻破那是事實,雖然後面又反攻了回來,可是府庫已經被洗掠了,守土不力的帽子肯定會扣上來,要洗刷掉這頂帽子,要麼就全家一起去戰死,要麼就得讓上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尚強縣乃是大縣,他在這裡呆了兩年,堪稱酷吏,頗多被人攻擊的地方,也就是在逢迎上司很有心得,可是逢迎上司那可不能只用嘴說,得拿銀子去砸,周縣令便只能打這被羈押的五家縉紳的主意。

他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肯定是與尚強縣的所有縉紳對立了,可是這就彷彿是飲鴆止渴,不喝的話馬上死,喝以後卻至少還能苟延殘喘一會兒,從這五家人那裡撈到了足夠的油水以後,再來修復關係也來得及,畢竟他是官,對方是民,有先天的優勢,這幫縉紳想要拿出實質上意義報復的家,那得等到收秋糧的時候了。

雖然說距離九十月也不太遠,但是,莫要忘記了這裡剛剛被東海賊洗掠過,朝廷當中很可能會免稅,甚至要撥下來賑濟的糧食,哪怕不免稅,這幫刁民不交稅,自己也是有充足的理由說是民不聊生,不忍心收稅做個強項令,反而還會得到美譽。

因此,不管怎麼盤算,怎麼把縉紳得罪到死,那麼也是還有一年多的緩衝時間,再說了,只要將上司哄得開心,實在不行的話,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請託關係平調開去就是了,實在不行的話,那麼尚強是大縣,自己吃點虧去箇中縣也可以,宦海浮沉幾十年。

這就是周縣令的想法,事實上他也將尚強縣縉紳的心態拿捏得十分清楚,算準了你們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做。

只是,周縣令卻是漏算了一個人。

那便是林封謹。

事實上,他的心態會發生如此微妙的轉變,便是林封謹和郭師爺的那一番對話,間接微妙的影響到了他的心理變化。

周縣令更想不到,林封謹已經是悄然佈置下來了一個惡毒的局,等他自己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