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龍氣居北方(第2/2頁)
章節報錯
“什麼話?”
水娥認真的道:
“像是這樣長時間改變天氣狀況,使得某個地方長期降雨的情況,絕對不是人力可以弄出來的,便是媧蛇神這樣強大的生物,也是頂多短時間的改變一下天氣,不可能說呼風喚雨的時間,長達半天。所以,剛剛那個畢大管事所說的,這一定是風水方面的原因這句話說得一點兒都不錯。任對方千變萬化,怎麼隱匿,我們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對方就是無所遁形。”
林封謹苦笑道:
”問題就在這裡了,我對於風水之道真的是一竅不通啊!並且更重要的是,陳家兄弟被伏擊的那一處山谷岔道露出來的破綻未免也太多了,從很多蛛絲馬跡上來看,搞不好多半是個陷阱,若是貿然追上去的話,說不定還要被人反伏擊呢!這時候我也真是覺得千頭萬緒一時間都是湧了上來,真的很難找到線索。”
水娥此時卻是輕笑一聲道:
“那可未必哦,風水之道看起來相當複雜,說的十分的神奇,其實卻還是從一些山川地理的常識裡面演變過來的,然後慢慢的由小處見大處,由簡單演繹成繁複,可以這麼說,風水學的基礎,那就是面南背北四個字而已”
“在遠古的時候,人們漸漸就發覺住在面南背北的房屋有不少的好處,首先就是朝陽,這樣的話,居住的屋子就不會潮溼,人的身體也會健康,另外的一個好處,就是避開寒冷的北風正面吹拂,正是因為這樣的好處,才有人開始思考風水方面的關係,所以,說風水學都是從面南背北的這四個簡單字裡面發展出來的一點兒都不為過。”
“就歷史上來說,面南背北甚至都可以延伸出很多王朝的興衰出來,面朝南方,背對北方的戰鬥,往往勝利的較多,因此都有龍氣居北方的說法.......”
林封謹聽了水娥的話,忽然舉起了手讓水娥先等等,自己要好好想想,因為林封謹的腦海裡面一下子就閃現出來了一段前世的回憶,水娥的說法他已經是聽明白了,風水之道,聽起來複雜,其實也是從很簡單的東西發展來的。
就彷彿是數學千變萬化,其最初的奠基來歷,還是1+1=2。
近代的物理學如此宏偉駁雜,包羅永珍,起源卻無非是那個從書上掉落下來的蘋果。
計算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其根基呢?就是0和1的二進位制。
而水娥說的龍氣居北方五個字,林封謹則是一下子想起來了看到了一段資料,便是說面南背北雖然這四個字雖然簡單,並且是小道,其實中華五千年的王朝更迭,都是沿襲了這個鐵律。
從秦朝開始,就沒有一個朝代是南方征服北方的,漢朝末期三國混戰,最後是北方的魏國一統中原,接下來的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甚至靖難之役,還有清,甚至定都南京的國軍VS定都西北延安的八路,無一例外,全部都是從北打到南!!
甚至所有南方的起義,方臘,楊么,太平天國,全部失敗!甚至說紅軍都是一直萬里長征到了北方的延安才穩定下來,最後南下攻陷南京。
從北打到南,那就符合面南背北這四個字,順應風水,從南打到北,那就是面北背南,逆天行事,必敗無疑!
想到了這些以後,林封謹也是明白了水娥話中的深意那就已經是包含了破解目前這個迷局的關鍵!因此,他慢慢的道: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就我們目前的情況來說,儘管是十分詭秘複雜難測,但是從根子上來說,幾乎是脫離不開關鍵性的一點,那便應該是此地的山川龍脈多半出現了問題!”
水娥立即讚許的道:
“不錯,正是這樣,所謂風水當中的吉地,吉穴,凶地,惡穴等等,其實都是和山川之間的靈氣,靈脈的多少有關,吉地,吉穴多的地方,靈氣就充裕,凶地,惡穴多,那麼靈氣就稀少甚至沒有,而靈氣靈脈高度的凝聚聚集以後,就是龍脈!龍脈被人供奉景仰以後有靈,便是龍脈土靈,就是俗話所說的山神,土地。”
“此地異變的根子在於山川龍氣上,而主人你身具大量的龍氣,只要開啟封印,嘗試朝著地下注入少量的龍氣,便能吸引當地的靈氣前來,那麼只要仔細的觀察感應它們在地脈當中的穿行走向,我們便一定能找出此地異變的原因!”
林封謹微微點頭道:
“那行,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動身吧,還是野豬留下,你和天狼陪我去。”
***
事情有了眉目之後,林封謹便匆匆交代了一下,便是動身了,臨走的時候也沒驚動別人,只有畢大管事知道,其餘的人只當這位公子爺去客棧的房間裡面補覺了,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一個人生疑。
林封謹出了淄河渡以後,根據水娥的指點,便對準了旁邊最高的一座山峰大步走了過去,此時大雨滂沱,能見度極低,若不是林封謹藝高人膽大,還真的是沒有這個本事去攀爬高處。
這一場雨落下來了以後,當真到處都是瀰漫著淡淡血腥腐爛的氣息,估計普通人都隱約聞到了。這淄河渡的人就算是不失蹤,被這血雨一淋之下,估計全渡口的人也十之八九要感染上瘟疫而死。
林封謹此時施展出來了孑孓身法,在大雨當中迅速竄動著,滂沱密集的大雨絲毫都不能讓他的速度減慢少許,化身一條青色的影子,迅速的攀爬到了淄河渡旁邊的山頂上面,然後按照面南背北的方位停了下來。
在這時候,林封謹首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然後從須彌芥子戒裡面拿出鐵鍁來挖掘泥土。
這是石奴所說的,要想觀望風水龍脈,那麼祭祀一下當地的山川神靈是必要的,林封謹也算是飽讀詩書了,禮記上面書寫得就十分明確:祭山林曰埋,川澤曰沉。
意思就是要祭祀山川的話,那麼最好是用埋的方式,祭祀河神的話,那麼就採取(拋棄祭品進水)沉的方式。
此時林封謹挖掘出來了一個大坑之後,按照石奴的指點,開始行禮,並且“燔黍捭豚,汙尊而抱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意思是說,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只要燔燒黍稷並用豬肉供神享食,鑿地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神,敲擊土鼓作樂,就能夠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
林封謹沒有攜帶豬肉,不過他卻是隨身攜帶有美玉一面,便將其埋入到了地下當做祭品,恭敬的施禮以後,認真三拜,算是完成了祭典。
這時候,林封謹便是半跪在地,蹲下以後,將手掌輕輕的按在了潮溼的泥土上面。
頓時,一股冰涼的感覺從手心處的面板上傳遞了過來,林封謹閉上了眼睛,背後的那個點陡然一鬆,便是有幾絲龍氣從中衝出,在林封謹的經絡當中執行了一圈之後,附在了林封謹掌心裡,處於若即若離的奇特狀態當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