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東南巡撫官(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如此,就算另派其他官員,也於事無補啊。太子沉聲問道:
“你有何良策?”
“臣願為御史,前往浙東、浙西、宣歙、鄂嶽幾處,為太子肅清當地發展財用之阻礙,若是吾父不能勝任,也懇請太子將其調回。”
“鄭袛德在外是三品觀察使相公,回了京城,可就沒有實職給他了。”
“為天朝計,方乃大計。”
李溫沉默片刻,叫來宦官擬太子諭令:“你回去等訊息吧,待我到紫宸殿請旨。委派御史,還要聖人御旨才作數。”
鄭顥忙向太子行禮,又說:“若是浙西恢復鎮海軍節度使,能否將吾弟鄭奕派去做節度使手下一名推關,為國效力。”
太子哈哈笑道:“這事八字還沒有一撇,不過本太子記下了。”
“他成日裡鬧著要去從軍,我母親說讓我做主......我這也是長兄難為啊。”鄭顥一臉無奈,心裡卻道:再等兩月,一撇一捺就全都寫完了。
“哈哈哈......確實如此,長兄難為。我那親妹子在身邊的時候,總嫌她各種找事,等她離得遠遠的,又讓你覺得人生少了許多樂趣。”
南五臺白雲觀裡的李萱兒莫名其妙打了個噴嚏,她揉揉鼻子道:
“一定是阿兄在說我壞話。”
晁美人穿著一身道袍,臉色顯得比來時更紅潤些,她笑道:“你阿兄整天忙國事,哪有時間想起你。”
萱兒摟著母親脖子笑著不說話。她讓母親到白雲觀來,還有個不能說出來的原因:
前世母親與父親同年去世,今生父親雖未再服食丹藥,卻因中毒壞了身體。母親與其留在宮裡擔心,還不如遠遠的靜修,對她更有好處。
何況崔公子也跟著來,讓她大大放心。
李雪晴端著一碗藥膳進來,看見李萱兒掛在母親脖子上,便笑道:
“有母親可以撒嬌就是好,可以永遠長不大,看得人都羨慕了。”
晁美人笑道:“哪來的永遠?等你們出閣了,個個都要去做掌家主母,”
下面的正在寫,馬上替換:)
崤函古道的基本走向,若以古陝州城為圓心,向西的路線是新店——靈寶(稠桑驛)——閿鄉——高柏——太要——閿底——潼關,這條路自古至今沒有大的變化。向東的路線有三條:第一條,叫南崤道,由交口向南,走菜園,過南陵(夏後皋墓)、雁翎關、沿永昌河,到宮前一分為二:其一,沿永昌河東行,經安國寺出陝縣,過洛寧城村、楊坡、入宜陽三鄉、韓城沿洛河達洛陽;另一條沿太子溝折上硤石,過北陵(即崤山主峰嵌釜山下的文王避風雨臺)與北崤道重合。南崤道若以夏後皋墓為證,距今至少有3800年曆史。因開鑿時較早,習慣上稱“周秦古道”。第二條,即北崤道。由陝州古城向東,過磁鍾、張茅,至硤石與南崤道的周秦古道重合,經觀音堂、英豪、澠池、義馬、新安,出漢函古道達洛陽。這條道開通於東漢末年,據記載是當時曹操為了西征方便,加之惡南道險而又遠,才開通的,習慣上又叫“曹魏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