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編版白鑠篇:33、幽冥鬼才南宮明(第2/4頁)
章節報錯
南宮明點點頭,肯定了白鑠的問題。白鑠淡淡的說道:“看來這事還和那年的大豆戰爭有關了。”
曹安一聽立刻反問到:“什麼?一個糧食就把一代巨人王中天打垮了?大豆都能爆發戰爭?”
白鑠嚴肅的說道:“胖子,你可別小看糧食,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米國以前有位國務卿就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全球經濟,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整個人類。而石油、米元、糧食就是米國稱霸全球的三大戰略基石。”
白鑠見曹安好奇便繼續為他講起了米國的糧食政策:為了控制全球農產品市場,米國長期實施鉅額的農業補貼政策。米國國土遼闊,農業經營規模天然具有規模優勢,但遠不及米國的農業補貼重要。米國的農業補貼制度從大蕭條時期的1933年就開始,今年雖然面臨著次貸危機米國農業補貼依舊達到2900億米元。相當於當年糧食價格的30%左右。也就是說,米國的糧食從ZF補貼中獲得了相應的價格空間和比較優勢,讓眾多糧食生產國家與米國之間的農業競爭在本質上已經演變為小農生產與米國財政部的競爭。如此具有競爭優勢的糧食一旦流入世界各個國家後,許多國家便會拼命擠佔自己的耕地用來發展工業,從而製造出廉價消費品輸往米國。而這時米國卻減少了糧食出口,抬高了糧價,從而達到打擊別國經濟,左右別國政局,甚至控制別國ZF的目的。
這其中大量的糧食援助是米國常用的“手段”:在諸多非洲國家,接受糧食援助的條件之一就是要為米國生產香蕉、可可等非農經濟作物,這些國家的糧食生產因此荒廢,淪為米國附庸。海地的悲劇即是一例:1995年前海地年產大米17萬噸,可滿足自己95%的內需,但1995年向米國敞開大米貿易,比海地米便宜一半的米國大米迅速佔領海地市場,農民紛紛改行,如今海地3/4的大米都來自米國,整個國家的糧食命脈都完全掌控在了米國的手中。
曹安砸了砸舌頭:“想不到咱們平時吃的糧食也能在國際經濟局勢上有著這麼重大的作用。鑠哥你給咱們講講那啥大豆戰爭唄。”
白鑠看了眼南宮明,見南宮明對剛剛所講的東西似乎頗為肯定,於是說道:“那我就先班門弄斧了,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南宮先生指正。”
接著,白鑠就將數年前米國與華國的大豆之戰的經過給大家講述起來:
米國的糧食政策自然也包括了大豆這一品種,大豆是生產豆油和豆粕的原料:豆油用途是食用油,豆粕是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1994年以前,華國大豆基本自足,還少量出口,1990年大豆出口量甚至超過100萬噸,是亞洲主要大豆出口國。可是現在我們卻成為了大豆的進口大國。這一方面是米國的糧食政策所致,他們靠鉅額財政補貼生產的大豆進入華國市場,上世紀末我國大豆年進口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另一方面還要說起數年前的一場有預謀的大豆戰爭,讓華國企業損失慘重,從而徹底丟失了大豆和糧油的控制權。
事情還得從五十年前說起,一種罕見的寄生蟲席捲了米國,米國大豆受到了滅頂之災。這場災難引起了米國科學家對大豆、糧食的重視,在全球尋找解決方案,終於在華國東北的黑豆中找到了抗體基因。他們將基因融入米國大豆中,順利的便度過了那場大豆危機。但從此米國也就惦記上了華國東北這片神奇的黑土地。可沒有人會想到一場華國糧食的浩劫正在因此悄悄逼近。
上世紀末米國農業巨頭孟山都在東北再次取得重大發現,生長於松花江的野生大豆比普通大豆的含油量要高出16%,更關鍵的是這種野生大豆的抗體十分強大,不用殺蟲,無需除草,種植成本還極低,只要孟山都能複製出這種大豆的基因,米國就能擁有全球最高產的大豆。果然,經過不斷研究,透過基因轉接技術,孟山都複製出了一種高轉化、高產能、低成本的大豆種子,同時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申請了基因專利,當然也包括華國。隨後孟山都居然免費向華國大豆主要產區的農民提供轉基因種子。
“這肯定是陰謀!”曹安聽到這不禁叫到。
白鑠微微一笑:“你也看出了這是陰謀,可是你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曹安搖了搖頭:“反正我就覺得米帝不會有什麼好心。”
白鑠繼續說道:“你都想不通別人安的什麼心,那我們的農民向來淳樸,有人送高產的種子自然也不會多想。”
白鑠繼續講述到:咱們的農民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天大的陷阱就此埋下,當我們免費種了一年後,孟山都便向WTO申訴,說華國農民盜用他們的轉基因大豆,構成了侵權,咱們的農民心裡苦啊,可又沒有證據。最後咱們華國的農民被迫停止種植,重新換種,可就在這一年,華國榨油企業的原材料需求不斷增加,而換上新種子的華國農民根本無法及時供應,有的又因為老種子產油量太低而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為了保證內需,華國企業只有向唯一能滿足產能需求的米國求購大豆,而這一切就是米國的“陰謀”!
看到華國企業上鉤後,米國農業部突然宣佈北美受極端天氣影響,大豆產量下降,降低了米國大豆8.12%的庫存,一波漲價隨即開始。而看到大豆價格的上漲,米國各路金融資本也隨後湧入期貨交易所,瘋狂囤積大豆,致使價格再次飆升。一兩年的時間,大豆價格從415炒到1064分/蒲式耳,相當於從2300元/噸,漲到了4400元/噸,華爾街甚至大肆宣揚,大豆很快會漲到5000元/噸。面對瘋狂大豆,華國的榨油企業慌了,他們開始以4300元/噸的價格囤積了近900萬噸大豆,可當我們這邊剛採購完,國際金融資本反手做空,短短几個月時間,大豆價格從4400元一口氣跌到2000元,攔腰跌去一半還多,隨後帶動整個糧油價格的下跌。華國企業一下子損失了至少150億,70%的糧油企業停產,大量公司接連倒閉,而外資此時終於露出了獠牙,以ADM為首的4家外資企業,趁機低價收購了華國85%的糧油企業。目前我國十大榨油企業有九家是外企、外資控制,可以說咱們華國的糧油加工產業的控制權被是被外國所掌握的。
“砰”的一聲,曹安的拳頭狠狠的砸在了桌上:“狗日的米帝,想不到這麼陰險,這場大豆戰爭看來算得上是咱們華國完敗了啊。”
白鑠點點頭,看向南宮明問道:“南宮先生,我說的這些可還算準確?”
南宮明點點頭:“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那這場戰爭和王中天又有什麼關係呢?”
南宮明想了想說道:“當時王中天在國內的產業佈局裡,糧油產業便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米國在大豆上佈局已久,當時也不過是順勢而為之,但是自負的王中天卻是執意要在這一領域與米國硬碰。”
白鑠:“這不是擺明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嗎?”
“嗯,的確如此。”南宮明點點頭:“不過,當時王中天說糧食產業是華夏人民的根基,就算明知是逆勢而為,他也要完成絕地反擊。”
“好!是個男人,我倒是有點喜歡王中天了。”曹安讚歎到。
白鑠說道:“我也挺佩服他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風雨中逆行,這其實也是整個華國的縮影。糧食事關華夏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是我,或許也會有和他一樣的選擇。”
南宮明點點頭:“從理智上講,我不太贊同,但是我最終也是被王中天的這股氣概所折服,最終贊同了在這一領域和敵人開戰。最終的結局你們都知道了,華國慘敗,王中天的產業帝國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不過……”
“不過什麼?”
南宮明嘆了口氣繼續說道:“這就是我最為憤恨的事情。其實當時面對米國對大豆、糧油產業的掠奪也並非毫無辦法,我有信心至少可以打個平局。”
“啊!?……”眾人被南宮明的這話震驚了:“那最後為什麼會……?”
南宮明:“是我錯判了王中天,他那些大義凝然的話只不過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狂話而已,當真正遇到挫折,受到打擊時,卻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堅毅。幾經爭鬥之後,王中天見識到了世界資本大鱷的兇殘,竟然開始有些動搖。可惜當時我一門心思聯合盟友抵禦外敵,根本沒有注意到王中天的變化。最終在敵方勢力的威逼利誘之下,王中天卻最終選擇了退卻。最終使得當年的大戰華國全線敗退,在最為關鍵的糧食產業,華國的大豆、糧油產業被國外資本掠奪一空。”
白鑠狠狠的說道:“這也難怪王中天最終的結局會那樣,如果他原本是可以有所作為而沒有做出應盡的義務的話,他就是國家和民族的罪人。這樣的人我想在華國最終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南宮明欣賞的看了白鑠一眼:“哎……就連你也明白的道理,沒想到王中天卻被迷茫了雙眼。”
“明叔,能說說當時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對抗米國嗎?現在面對國外的糧食控制,我們真的就一點辦法也沒有了嗎?”肖鄰也忍不住向南宮明問到。
“誰說沒有辦法?”明叔突然變幻了語氣,接著說到:“當年的事情已成定局,再多說也是無益。不過在那次之後,國外的那些糧食鉅額們似乎以為咱們好欺負,又醞釀了一場更大的糧食風暴,想要徹底摧毀我們的糧食產業。”
在大家的驚愕與注視中,南宮明為大家講起了另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就在華國大豆一戰慘敗還沒恢復元氣的時候,三年前以米國為首的全球四大糧商開始炒作玉米和小麥。察覺到了詭異的南宮明立刻找到華國主要的糧食產業領軍人物以及華國的高層領導,將自己的分析全盤呈上。
其實當時全球資料來看並不是非常缺糧,按照正常的分配或許也就不到0.2%的人口缺少糧食,但國際糧商卻以全球糧食緊張為由大肆炒作。當南宮明開始行動後發現,華國許多官員是不認為這一輪的糧食危機會有多大的危害的,至少從資料上分析的確不是什麼非常嚴重的問題。為了警醒大家,南宮明不停的上書高層,不停的以剛過去不久的大豆危機作為反面教材勸說相關部門。
在最後的一次秘密會議上,南宮明告訴大家:糧食不像別的物資,糧食這東西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餓死人,不像銅鐵等原料,價格高了可以不用。既然糧食不夠,那就順理成章的漲價,誰花的錢多就賣給誰。比如地球上有100個人,以前每餐是1元,現在突然某種原因只有99個人的飯了,有一人必須得餓死,讓大家競價,會是多少錢一餐呢?或許有人說只有1%的缺口,按理只漲1%5%就差不多了。但事實會告訴我們,可以漲到無限。因為誰也不想成為那個被餓死的人,大家都會拿出所有的錢去瘋狂購買糧食,所以糧食價格會一直漲,漲到最後有人因為買不起而餓死,才會恢復平衡。
南宮明的意見最終得到了華國高層的重視,立即暗地著手準備迎接這一場更加巨大的糧食危機。
不出南宮明所料,之後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國際小麥價格漲了3.4倍,玉米價格漲了3.2倍,糧價暴漲波及了全球幾十個國家,對這些國家的經濟、民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