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袁曉雯暗示白鑠(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記載於內篇諫下•第二十五的一個關於晏嬰用計諫齊王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個勇士分別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都能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異常勇猛。這三人自恃勇猛,又深受齊景公賞識,便驕橫跋扈,就連齊相晏嬰都不放在眼裡。
對此,晏嬰很是不滿,便向齊景公進言:“聖賢主蓄養的儒士,對君王恭敬,對臣下禮讓,內可防暴,外可拒敵,是國家的棟樑,百姓的靠山。他們居功不傲,凡事謹慎,絕不會飛揚跋扈,以強凌弱。可是,現在您蓄養的勇士上不講君臣之禮,下無長幼倫常,君命不從,朋諫不聽,擾亂朝綱,蠱惑民心,實為大患,宜早剷除。”
齊景公說:“此事我早有思量,但此三人力大無比,苦無辦法啊。若一刺不中,反激起獸性,恐引發大亂。”
晏嬰說:“力鬥不如巧鬥,抓到他們的弱點,事情就好辦。這三個勇士不講倫常,可以從這裡找突破口。”
於是他向齊景公建議:賞賜給三人兩隻桃子,讓他們按照功勞的大小分吃。
齊景公命人把桃子送到三勇士住處後,公孫接便拿過一個桃子,說:“我打敗過野豬又打敗過老虎。像我這樣的功勞,可以獨自吃一個桃子而不用和別人共吃一個了。”
接著田開疆也拿過一個桃子,說:“我手拿兵器,接連兩次擊退敵軍。像我這樣的功勞,也可以獨自吃一個桃子了。”
這時,古冶子說:“我曾助國君橫渡黃河,殺死擋駕的大鱉。像我這樣的功勞,也能獨自吃一個桃子!你們兩個快把桃子拿出來吧!”
說罷,便抽出寶劍,欲作拼殺。
公孫接、田開疆嘆了一口氣,說:“我們的勇敢不如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如此活著,還有什麼勇敢可言!”
於是,他們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頸自殺了。古冶子看到這一情形,說:“你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己活著,這是不仁;羞辱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不勇。不仁不義不勇讓我一人都佔全了,還活在世上怎能說得過去呢?”
古冶子感到異常羞愧放下桃子,也刎頸自殺了。事後,齊景公厚葬了他們三人。這便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故事講完,白鑠似乎若有所思的說到:“其實三位勇士都頗具‘君子之風’。晏嬰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我想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嬰還是齊景公,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所以事後才會又厚葬了三人。”
“你覺得呢?”白鑠看向袁曉雯道。
袁曉雯淡淡的一笑道:“老闆你說得很對,許多人都只讚賞晏嬰的計謀,並覺得這三人就是勇夫,很少人會發現其實他們也是有著君子的風度的。”
說到這裡,袁曉雯略微頓了頓,話音一轉又說道:“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故事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其實也有值得回味的地方。”
白鑠一愣:“哦?說說看。”
袁曉雯:“依我看,三士之中古冶子實力最強功勞最大,這是公認的。如果只賞賜一人,那誰也不會和古冶子一爭長短。晏嬰的計謀巧就巧在拿出了兩隻桃子,但三人又不夠分,可是除了古冶子之外,其他人也看到了機會,認為自己可以佔有一隻桃子,這樣才能勾起公孫接、田開疆爭奪的慾望,因此才造成了最終的局面。就像釣魚一樣,想要眾魚爭餌,那就得有足夠的餌讓那些弱小的魚也看到機會才行。”
“咦……讓弱小的魚也看到機會?”白鑠突然腦中靈光一現,似乎觸碰到了什麼東西。
這三士不就好比現在前來投標的五家國外公司嗎?德意志公司最強,而標的只有一個,其它的公司知道不敵,便根本沒有心思加入競爭……
猛然間,白鑠一直冥思苦想的問題得以開解。
在思慮成熟之後,白鑠看了看一旁的袁曉雯,微微一笑道:“袁曉雯啊袁曉雯,以後你有什麼建議可以直接說,不用表達的這樣委婉……”
袁曉雯一愣:“老闆,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白鑠見她還在裝傻充愣,指了指《晏子春秋》沒好氣的問到:“我想這一段,你不是真的就那麼隨手一翻,翻到的吧?”
袁曉雯:“老闆,我真的就是那麼隨手……。”
白鑠擺了擺手,不讓袁曉雯繼續說下去:“老實說,是不是明叔送書來的時候你便已經猜到他的用意了?”
袁曉雯笑道:“我想南宮先生送來的東西必定有他的用意,但哪是我能胡亂猜到的。我剛才只是看老闆你睡不著,想要幫你疏解一下而已。”
“哈哈,哈哈……”白鑠猛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這下好了,我可更睡不著了。你也辛苦一下,陪我加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