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九州歡騰好夢圓(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們在這裡相逢,語言不同一樣的笑容……”優美的歌聲中,100名白衣少女和著節拍,交叉雙臂、揮動雙手,如同潔白的和平鴿振翅高飛。運動員和觀眾也和少女們一同舞起雙臂,場內呈現萬鴿齊飛的壯觀場景,表達了人們對和平的殷殷期盼。
8名火炬手高擎火炬,在體育場內進行最後的傳遞。曾經創造一個個輝煌的著名運動員,手舉聖火在體育場內慢跑,受到全場觀眾熱烈歡迎。
9日0時整,第7名火炬手、曾為華國女排奪得“三連冠”立下汗馬功勞的女排前隊長孫晉芳舉著火炬,來到體育場上的一個高臺,等候在這裡的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將手中的火炬點燃。高舉火炬的李寧騰空飛翔,在體育場上空一幅徐徐展開的華國式畫卷上矯健奔跑,畫卷上同時呈現出此次奧運聖火全球傳遞的動態影像。
在火炬手的奔跑和火炬的傳遞過程中,大家的思維也反覆跟著火炬的前進的跳動。此刻往日的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間,白鑠想起了76年前第十屆米國奧運會上維護國家主權,捍衛祖國榮譽,為華夏正名的劉長春;想起了從1991年起華國為申辦奧運而付出的一次次努力;想起了在高盧頑強維護奧運火炬的金晶;想起了自己和梁熒、朱歲安、九爺他們在米國與仇華勢力鬥爭的那些事情。
0時04分,在空中奔跑的李寧來到火炬塔旁,點燃引線,巨大的火炬頓時燃起噴薄的火焰,熊熊燃燒的奧林匹克聖火把體育場上空映照得一片輝煌。
聖火點燃,全場沸騰。絢麗的焰火騰空而起,在體育場上空輝映成七色彩虹。奔放的音樂、熱烈的歡呼震耳欲聾,現場氣氛達到了GC。同一時間,帝都各地4萬餘發焰火齊放。從燈火輝煌的奧運村,到古色古香的永定門;從巍然雄踞的居庸關長城,到花團錦簇的天安門廣場,萬紫千紅的焰火如星空下的一條綵帶,與國家體育場上空的焰火遙相呼應……
歡歌勁舞慶盛事,火樹銀花不夜天。這是13億華國人民永難忘懷的時刻,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又一輝煌的瞬間。歷經7年的精心籌備,華國向世界奉獻一個共敘友情、同享和平的盛大慶典。
在接下來是16天裡,白鑠和梁熒除了聯訊公司那邊的後續工作外,把其它的一切事情都放了下來,觀看了一場又一場的奧運賽事,除了為華國健兒加油,同時也被世界各國選手那種公平競技、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那一幕幕的感人片段深深的印在了眾人的心中:
伊拉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會開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參賽資格,他們的隊員甚至連隊服都沒有。皮划艇上,其他國家的選手都穿著合適的隊服,而伊拉克的選手則穿著已經起球的舊T恤,但他們仍然在頑強的比賽。其中參加短跑比賽的伊拉克女選手達娜·侯賽因的一句話曾讓世界潸然淚下,她躲過了兩次槍擊後依然堅持訓練,但是此前得知無法參加奧運會時,她一度崩潰了。教練安慰她,4年後還可以參加倫敦奧運會,21歲的達娜脫口而出:“照伊拉克這個樣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華國網友得知這一訊息無不為之動容,在開幕式伊拉克代表團入場時,全場華國觀眾給予了不亞於東道主代表團的禮遇,報以熱烈的掌聲。當他們離開時,華國網友特意將自己準備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種具有華夏特色的禮物送給伊拉克代表團,伊拉克隊員收禮物收到手軟。伊拉克隊的教練非常感動地說:“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我們在華國感受到了溫暖。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到巴格達,讓我們來回報你們。”
舉重選手努爾詹·塔伊蘭在2004年以總210.0公斤的總成績奪得雅典奧運會女子48公斤級舉重金牌,成為首名贏得奧運金牌的土耳其女運動員。她說:“這是土耳其婦女在奧運比賽中的第一個巨大勝利。我決心將這一勝利獻給土耳其民族。”四年後,她抓舉開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試舉均告失利,最終比賽無成績。失利後,塔伊蘭在下場前特意吻了一下槓鈴,令人動容。她雖然失敗了,但她對舉重專案的熱愛卻在這一吻中完全傾注了,這是不捨,是留戀,是遺憾。
馬修·埃蒙斯把頭深埋在妻子懷裡,沒有人看到這一刻他是否落淚。從雅典到北京,這一槍原本能擊碎四年的噩夢,這一槍原本能成就一對奧運金牌夫妻,這一槍原本能寫下一個童話般的結局。但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和四年前一樣,卡捷琳娜坐在看臺上給捷克電視臺當解說嘉賓;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槍三姿的決賽2號靶位上;4.4的數字出現在顯示屏上,冰凍了卡捷琳娜的臉,她張著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幾秒鐘,然後衝下看臺,把丈夫擁入懷裡,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命中註定還不是時候。”
12日上午,當小將鄒凱結束單槓比賽穩穩落地,國家體育館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華國男子體操隊六名隊員緊緊擁抱在一起,提前慶祝這一枚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團金牌。經歷過“雅典之痛”的楊威、黃旭在賽後第一時間相擁而泣。憶起四年前的慘痛經歷,楊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男兒淚”。從雅典到華國,從大悲到大喜,華國男子體操隊終於憑藉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總分重回世界之巔。也向世人驕傲的宣佈“王者回來”,體操隊的幾個帥小夥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在8月18日進行的男子體操吊環決賽中,倒數第二個出場的華國選手陳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裁判和現場觀眾,16.600的高分足以讓陳一冰提前慶祝勝利。就在觀眾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聲為“吊環王”祝賀的時候,陳一冰卻頗有大將風度的將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觀眾安靜下來,因為後面還有一位選手即將登場比賽。此時的陳一冰,沒有因激動而忘記運動員的職業素養,他的心裡想著對手,這也許就是一位冠軍的大度與坦然,陳一冰在尊重對手的同時,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榮譽有歸屬,運動無國界。在奧林匹克旗幟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友誼、促進和諧,才能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陳一冰的“涅氏風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8月18日,劉翔在男子110米欄第一輪比賽中,因傷退出比賽,給大家留下了一個悲壯的身影。無數關注劉翔的華國網民得知劉翔退賽的訊息後,網際網路上頓時沸騰了。短短一個小時,毫無思想準備的網民們從震驚、疑惑轉為遺憾、理解。他們在為劉翔因傷退場感到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努力與傷病作鬥爭、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表示欽佩和支援。在事後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孫海平淚灑現場,讓關心和支援這對師徒倆的網民們心酸不已。“劉翔挺住!國人不哭!”“劉翔,好好養傷!”“劉翔,依然是英雄!”這是華國人的心聲。
在19日的舉重比賽中,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的頒獎儀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該專案冠軍、德國選手馬·施泰納把亡妻蘇珊的照片和奧運金牌高高舉起,讓人們不僅看到一個強壯的大力士,還深深感受到他對妻子深深的愛。這位德國大力士在比賽最後階段上演大逆轉,用一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來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去年7月的一起車禍奪去了施泰納妻子蘇珊的生命,從此施泰納就一直隨身帶著蘇珊的照片,高強度的艱苦訓練就成為施泰納擺脫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徑。26歲的施泰納在奪金後激動地表示,他的亡妻蘇珊在比賽中一直陪伴著他,給予他奪金的勇氣。他說:“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蘇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蘇珊在注視著我,她在我的心裡,給予我勇氣和力量。這是一場獻給蘇珊的勝利。”馬·施泰納奪得的這枚奧運金牌不僅是德國16年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舉重金牌,更證明了愛能創造奇蹟。
8月20日的奧運會女子游泳10公里馬拉松比賽中,來自南非的獨腿女俠納塔莉杜託伊特沒能獲得獎牌,也沒能躋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對她表示欽佩。在比賽中,一共有25名運動員參加,除了一名智利選手沒能完成比賽之外,納塔莉在24名運動員中以落後冠軍、俄羅斯選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績排名第16,領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讓很多健全的運動員以及現場觀眾驚歎不已。更讓大家驚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將假肢去掉,幾乎用一條右腿游完了10公里。
在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中,出現了一張並不年輕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堅定與溫柔。她就是已經33歲的德國老將奧克薩娜·亞歷山德羅芙娜·許索維蒂納。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她曾以26歲高齡復出參賽,此次是她第5次參加奧運會比賽,並獲得女子跳馬銀牌,現場觀眾對她表達了敬佩之情。許索維蒂納的大兒子阿廖沙2002年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由於治療需要高昂的費用,生活並不富裕的許索維蒂納一家實在難以支付,於是她選擇了復出參賽,因為“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這是我唯一的辦法”許索維蒂納說。為了能夠儘可能多的參加比賽,爭取獲得獎金的機會,許索維蒂納每次都會把體操的4個專案全部都報上名。為了兒子,從26歲開始,許索維蒂納朝全能型發展。“母愛勝於天”,華國這句老話很適合許索維蒂納,目前,兒子的病情已經好轉,只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因此許索維蒂納終於鬆了口氣,她表示:“我參賽,不再是為了獎金,而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可愛的了。”
在男子10000米專案中,衣索比亞選手內尼薩貝克勒打破奧運會記錄,以27分01秒17奪冠。但是從雅典奧運會冠軍到本屆奧運會冠軍,貝克勒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傷痛。2005年,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歲的阿萊姆陪同下進行訓練,但她在開始跑步時突然倒地,貝克勒試圖向別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帶回鎮裡,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貝克勒異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天他又重新振作參加了世錦賽,並且贏得了冠軍。他說:“我不能放棄,跑步是上天賜與我的禮物,是我的天賦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也許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夠掌控好。”
……
(覺得奧運這一盛典還是值得大家再次回味,所以加入了許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