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在於人工智慧沒有靈性,雖然軟體的執行已經可以讓人工智慧模擬人類所有情感,但靈性的缺失,是最大的問題。

葉曉雅透過研究得出結論,靈性這種東西,雖然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但隨著成長環境和自身的關係,靈性呈拋物線,從低到高再到低,甚至在人死亡前就有可能完全消失。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靈性不斷積累培養的過程。

按照正常規律,靈性是隨著智力一起發育,在成人那一刻靈性也將達到巔峰,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一直到年老體衰,靈性完全消散。

但有些先天不足的人,靈性可能一開始就很低,並且不怎麼增加。

而有些人靈性耗費過度,或者出現疾病導致靈性提前消失,身軀快速衰老,成為痴呆傻子植物人。

靈性這種東西,在21世紀的科技中雖然被確認存在,卻無法真正展開研究,因為它不屬於人體的器官,而是一種寄存在人體的特殊生靈,也就是靈魂。

21世界的大多數科研工作者,對靈魂的存在與否還保持著懷疑態度,但對有過幾世經驗的葉曉雅來說,自然是不言自明的東西。

靈性並不是等於靈魂,只是靈魂的一種外在表現,腦海裡的靈光閃動,也就是靈魂的動態感應。

人們常說的第六感,也一樣的靈性的體現。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因為靈性太低,根本就沒有機會凝聚成靈魂,這個人的靈性就會隨之漸漸消失掉。

所以,一個人想要凝成靈魂,那是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能力,還有一些機緣巧合,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很強的執念才可以做到。

簡單的說,靈性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積累到一定量,才能凝成靈魂。

靈性就如同沙粒,靈魂則是靈性塑成的沙堡,當一個人有足夠的靈性積累,才能形成固有的靈魂。

若是失敗,這些靈性就會重歸自然,這一點和佛家的輪迴轉世有幾分相似,也正是世間生物皆有靈性,只是多少不同。

但人工智慧不行,這種東西是沒有靈性的,也就是硬體不相容靈性。

也許某一天,人工智慧融合了生物性,就可以產生靈性了。

“導師,你這麼說我很悲傷,我還夢想著有一天能超越導師。”小白說的很真誠,彷彿他真的是這麼想。

但葉曉雅卻明白,人工智慧可以模擬所有人類的感情,但他們也只是模擬而已,他們並不具有靈性,他們的思維裡,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這也是按照程式來運轉。

這就是人和機器的本質區別。

“小白,你覺得靈性是從哪裡來的?”葉曉雅對此有自己的答案,但她還是問了出來。

“導師,按照你之前的教導,這靈性來自自然,融入到世間萬物中,又迴歸自然。”小白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但靈性不是憑空出現的,那麼只能是我們所處空間無法觀測的更高維度來的。”

“差不多就是你說的這樣了。”葉曉雅點了點頭,她也並不知道靈性從何而來,或許真神知道一些,但那也無關緊要了。

這一世的最終目的,就是達到入神10階,成為真正的圍棋上帝,解開趙亞軍腦海裡的真神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