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門的具體管理和運營,隸屬於太空高速公司。每一座星門,都有太空高速的員工在現場執勤,負責星門的通關記錄,收費,維護等工作。

當然,星門的管理系統高度自動化,一般情況下,太空高速的員工,只需要監視星門及其來往飛船即可,並不需要親手操作什麼。

河天七號星門的員工,這一天卻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一個個全都打起精神,緊盯著星門自動控制系統,確保不發生絲毫的異常,因為張仁枚確定今日透過。張仁枚可是他們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如因他們的差錯而導致穿越星門出現任何異常,他們就不僅僅是丟掉工作崗位的問題,還很有可能連身家性命都不保。記得當年柏總在星門中發生意外,那段太空高速兩端的星門員工,似乎都消失得無聲無息。

“來了。”有人低估道。

張仁枚所在的艦隊,在河西軍方艦隊的護擁下,昂昂然飛近河天七號星門。

最前面,是十艘河西軍方的九艘巡邏艦開道。兩側,各有九艘巡邏艦遊弋前後。後面,又是九艘巡邏艦護擁後方。

最中間,赫然是九艘最先進的鯤鵬型恆星級戰艦。

河西共派了二十八艘巡邏艦為張仁枚的艦隊保駕護航,沒派大型戰艦,是為了向張仁枚一行展現他們的尊重和最高禮節。要是派遣大型戰艦,那就不是禮遇,而存在有監視和押送的目的了。

張仁枚的十艘大型戰艦裡,其實有一百萬親衛隊。也就是說,先達衛隊,全體隨行。但是,張仁枚對外卻宣稱只帶了一萬人的衛隊。

銀聯要員出行,僅僅柏承誠在最後一次從銀聯一號到獵戶隕星群的行程,出動了魯有志的一萬贔屓衛。其他所有人的所有的行程,都不曾帶有萬人隨行。

張仁枚這算是將自己放在了銀聯最高地位上,消防柏承誠最後一次出行的先例。

如果她公開說自己帶有百萬人的艦隊,恐怕一路所有國家和勢力都將膽顫心驚,甚至拒絕她入境。你帶著百萬艦隊,是反問嗎?還是準備攻打他國?

九艘鯤鵬型飛船,前四後四都是衛隊,張仁枚的座駕居中。這還是因為要依次透過星門,如果是正常的飛航模式,張仁枚座駕的上下左右,都各有一艘戰艦,再前二後二,護衛兩端。

接到星門控制中心的資訊,得知一切正常,先達一號護衛艦,率先加速,一頭扎進至今口子直徑高達五十公里的‘大喇叭’。

星門的外形,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喇叭或漏斗,前粗後細。前面的入口,直徑根據穿越空間的遠近而大小不同。星門穿越的距離越遠,口徑越大。口徑最大的,比如從盾牌旋臂穿越到英仙旋臂的星門,直徑高達一百多公里。最小的,比如原來哥庭入侵獵戶旋臂時的那種星門,直徑不到一千米。不但穿越的距離近,而且只能容納小型飛船透過。

口子五十公里直徑大的星門,長度達到一百多公里,尾部的至今,也有十公里。

當然,如此大的建築,並非是全密封的,而是由不少星門裝置構建成的網點狀圓錐臺。網點狀的圓錐臺,所實現的就跟柏承誠他們後來發明的那種戰艦聯合戰技一樣,根據實時空間的密度和穿越飛船的質量,而改變空間結構,製造臨時人工蟲洞。

這邊啟動時,對應的星門也同時啟動,從而打通兩個星門之間的空間通道。

先達一號戰艦,嗖地鑽入星門。然後,所有人都傻眼了,它居然沒消失在星門中,而是從星門的尾端,撞飛不少星門裝置,出現在星門的後部。

河天七號星門的值勤人員,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還真是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星門真的出現了異常,無法穿越了。更嚴重的是,河天七號星門,暫時被廢了。必須由高階技術人員帶來被損毀的星門裝置,重新構建維修過,才能重新啟用。

先達一號穿過星門之後,也覺察到了異常,立即轟然分散,化作數十艘行星級戰艦,高速回頭,監測張仁枚艦隊四周的星空,並將武器全部處於充能狀態,瞄準周邊所有的非先達艦隊的所有飛船和人員,包括星門及其工作人員。

隨後,離張仁枚座駕最近的六艘飛船,立即移動到張仁枚座駕的前後左右上下,將其嚴密地保護在中間。另外一艘飛船,也跟穿過星門的先達一號一樣,立即分散成數十艘行星級飛船,擺出戰鬥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