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承誠此時本就心緒不寧,所謂換換腦子,不過是自己的一種解壓方式,其實根本靜不下心來搞科研,所以腦子裡一直在胡思亂想。

看到微觀世界,竟然跟宏觀世界出奇的相似,柏承誠偶發奇想,宏觀世界的星系,是不是一種巨大的分子結構呢?微觀世界的分子結構,在更為微觀的世界看起來,又是不是宏觀的星系呢?

原子核,可以算作恆星,或者是恆星加行星。也就是說,如果將恆星加行星,當作質子中子,外圍的衛星,當作電子。兩者之間,幾乎高度一致。

想到這裡,驀然心驚,如果星系是更高層次的原子分子,那麼,銀河系就相當於一個細胞。然後,這個宇宙,說不定是一種高層次的生物。

當然,也有可能是高層次的一顆石頭。

不,還是生物的猜測更為合理一點。因為這種猜測,很容易解釋所謂的宇宙大爆炸。

不是說宇宙是從一個點爆炸開來形成的嗎?

那個點怎麼就有那麼多的物質,並且是什麼力量讓他一直膨脹下去呢?

宇宙爆炸論,只能牽強符合地解釋。但如果是一個活體生命的話,這就有了依據啊。想想人類,想想其他胎生卵生的生命體,不都是從一個點(受精卵)‘爆炸’開來,然後飛速向外膨脹的嗎?一個受精卵有多大?一個成年的人體有多大?

這似乎非常符合宇宙產生的原理。

然後,柏承誠開始杞人憂天了,若真是這樣,這個宇宙,豈不是隨時都有可能被毀滅?

雖然此時這個宇宙,似乎還在繼續膨脹,也就是說,高層次的這個生命體,還在繼續成長,似乎還未完全成年。但是,如果它是一隻‘兔子’等弱小生物,被‘人’或其他動物捕殺了呢?

我的老天。柏承誠坐立不安了。

恰在這時,卓青琳來了。

她擔心柏承誠的思想走進死衚衕,過來跟他說說話。

柏承誠將自己的想象跟卓青琳一說,卓青琳感嘆,“還真有可能欸。”

說到宇宙有可能隨時覆滅,卓青琳就直翻白眼了,“你呀,也太聖人了吧,憂慮到幾百幾千億年之後去了。”

“怎麼叫幾百幾千億年之後呢?我說的隨時隨地。”

卓青琳道:“好吧,我多少也學了一些物理,還看過一本想象很豐富的科幻小說。

那本小說中,想象出一種宇宙生命,說他的生命極其短暫,只不過人類感知的幾秒而已。其實,那種生物本身,已經是一生。正因為在人類感知如此之短的時間就是他們的一生,那麼人類的一生,他們已經經歷了無數代人。由此,他們的科技,反而非常發達。

我要的,不是科技,而是時間。

假設你的設想成立,在原子分子上,生存著我們無法觀察到的生命。那麼,我問你,電子繞原子核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宏觀的行星,繞恆星轉一圈,有需要多長時間?

電子的速度,我不清楚,我們還是以體積的數量級來類比吧。

原子的直徑,是埃米級,十的負十字方,對吧。太陽系的直徑,大約是八十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約一點五億公里。用米計算的話,約在十的十三字方數量級。

兩者之間的數量級,相差二十三。

一次類推時間,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我們這種‘微觀’生命,和你構想的宇宙那種宏觀生命的時間流速差,也應該在這個數量級差。因為電子繞原子核轉一圈的時間和地球來太陽轉一圈的時間,時間差差不多就是這個數量級差。

再推算下去,宇宙那種宏觀生命的一秒,至少是是我們的1*10二十三字方秒。我們的一年有多少秒?31536000秒。數量級才十的七字方。約去七字方,多算一點,約去八字方,還有十五字方。也就是說,宏觀生命的一秒,相當於我們的百萬億年以上。

假設你想象的宏觀生命即刻被殺,他維持一秒的生命還是可以的吧?就他的這一秒,我們宇宙還有百萬億年吶。

你說是不是這個理?你在憂心啥?

如果兩者的時間流速相等,呵呵,你想象中的生命,就不成立。”

柏承誠拍了拍腦門,“對對,你說的非常有道理。你說,我這種想象,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微觀世界,存在微觀生命,更宏觀的世界,存在宏觀生命。

我越想越覺得可能,因為珀麗雅的原本生命形態,你知道是什麼樣子嗎?形似水母一樣,無比龐大,龐大得像宇宙一樣的東西。

有意思,由此推想,我們的身體,對於微觀世界的生命,它就是一個宇宙。構成我們身體的微子,就相當於微觀生命的星球,星空。

嗯?”

柏承誠靈感爆發,我是不是可以按照星空執行的方式,構想我的靈胎,凝實我的靈胎,從而晉階通靈境呢?

柏承誠突然道:“我有所得,要閉關。你讓他們不要打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