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門的出入口,必須設定在空間非常穩定的空間。而星系內部,因為行星繞著恆星不斷地旋轉,而且軌道往往都是橢圓而不是圓形,這就使得星球之間的引力,因為距離的不斷改變而改變。

空間本就是由各種立場構成的嘛,所以星系內部,空間在不斷的壓縮或拉伸,無法設定星門。

新獅城因為是聯邦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所以系外幾乎星門密佈,通往國內不少重要的星系。有兩個星門比較特殊,直通英仙臂和盾牌旋臂。

為了彼此之間不干擾,星門之間間隔的距離,至少十萬公里。

很巧,聯通盾牌的星門,跟聯通新拉斯維加斯的星門,正好相鄰。所以柏承誠從通往新拉斯維加斯的星門一冒出來,感應場全開,馬上就感知到隔壁星門外的大戰。其中的一方,正是卓青陽率領的狻猊衛。

狻猊衛的局面,很不樂觀,幾乎是被人壓著打。唯一讓柏承誠感到慶幸的是,卓青陽作戰,並不像他和魯有志,往往喜歡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卓青陽畢竟統軍多年,深知自己應該呆在什麼位置上。

一軍統帥衝鋒陷陣,在特殊的場合下,確實可以激勵士氣,但那絕對是對全軍不負責任。萬一身隕,全軍跟著完蛋。他的最佳位置,應該是指揮中樞,以掌控全域性。

狻猊衛有一百六十多萬人,擁有一百艘恆星級戰艦。每艘恆星級戰艦人數的標配,是一萬人。再加上恆星級戰艦附屬的行星級衛星級護衛艦,以及流星級、戰機,機甲等近距離格鬥裝備,構成一支基礎艦隊。

狻猊衛可以說是一個大軍團,下設十個大型艦隊,一百多個基礎艦隊。

其中的旗艦,只柏承誠專門配置給卓青陽的么米機器人級活體戰艦。其他的戰艦,都是幻鷹五代可變形戰艦。柏承誠本來是要求卓青陽將所有幻鷹五代可變形戰艦,替換為新式活體戰艦,再來獵戶。

誰知卓青陽得知武道鄉戰死在新獅城,覺得獵戶情勢危急,等不及更換戰艦,就急匆匆地闖入了新獅城。

按說,大型戰役,講究一個半渡而擊,即對方的軍隊才渡河一半就發動猛攻。在這裡,也就是在狻猊衛軍團從星門出來一般的時候,對其發動攻勢為最佳。

也不知是英仙人傲慢看不起卓青陽軍團,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居然等狻猊衛全軍都出了星門,且擺好了陣勢,再一擁而上,如同漫天的馬蜂一般,衝向狻猊衛。

是的,修煉文明很少講究大兵團作戰的配合,而是各自為戰。無數身穿靈器戰鎧或機甲的武者修者,向狻猊衛發動潮水般的進攻。

不同文明之間的第一場大型戰鬥,在新獅城星系的外太空,正式展開。

狻猊衛戰艦組成一個半球式戰陣,凸面朝向新獅城,凹面保護著身後的星門。艦炮射出的高能鐳射,映亮幽暗的太空,使得狻猊衛戰陣,猶如一顆耀眼的小恆星。

然並卵,殺傷力極其有限。

能量武器不像實彈那樣殺敵依靠的物理撞擊力,而是高溫。

但任何物體的升溫,都需要一個時間段。比如開水,我們的手如果僅僅只是接觸那麼一瞬就立即放入冷水中,一般是不會被燙傷的,因為時間太短,短得面板的溫度還未升到傷害面板細胞的高度。

戰艦被艦炮的高能鐳射束射中,無法瞬移避開,就有可能被高溫灼燒而損毀。然而戰鬥經驗極其豐富的修煉者,即使被高能鐳射束掃中,往往下意識的一閃,離開鐳射束照射的範圍,基本上不會收到太大的傷害。往往是強光對眼睛的刺激,給他們的傷害更大。

再者,英仙人根本就沒動用什麼大型戰艦之類的武器,全都是散兵。且修煉者的靈活性,讓艦炮根本就無法鎖定。艦炮無法瞄準某一個人射擊,只能朝對方密集度比較高的地方發射。

當然,也有英仙人被鐳射束燒成灰燼的,但不多。

也就說,耗費大量能量發射的艦炮,其收穫的戰果和付出,根本不成比例。

卓青陽卻不能讓艦炮停止射擊,反而讓遠近射程的各類武器,全都開火,哪怕是盲目亂射也行,至少能減緩對方大部隊靠近他們戰艦的速度。

一旦被靠近,戰艦可以說就沒什麼作用了。大家只能面對面地廝殺。

這種減緩,自然是有限的。所以狻猊衛大量的戰機,機甲,和格鬥作用的流星級隕石級戰艦,全都湧出恆星級戰艦。至於行星級衛星級戰艦,基本上發揮不出作用,還不如繼續留在恆星級戰艦的艦艙內。

柏承誠從星門衝出的時候,雙方剛好是近距離接戰的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