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定心(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雨無雙的成長經歷乏善可陳,跟卓青青她們有些類似,生於富有的家族,資源不缺,受到良好的教育。稍有不同的是,雨家在楚天帝國的地位比不上卓家,所以沒有那種骨子裡的傲慢。不但沒有傲慢,反而是如履薄冰,力求保住雨家當前的地位,或力求讓雨家有所進步。
雨無雙唯一出眾的是,她的容貌和修煉天資。除了柏承誠這種自帶作弊器的掛逼,雨無雙能在二十多歲就成就武皇,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妖孽中的妖孽。
若是不遇到鷹魔之災,雨無雙的人生必將很燦爛。因為容貌,且還不是花瓶,嫁入真正的豪門不成問題。求娶雨無雙者,可謂踏破了門檻。
然而,雨家有此珍寶,自然要待價而沽,以實現其最大的價值,不會輕易答應誰。
可惜的是,在五年前,雨無雙十八歲的時候,鷹魔降臨了她的家鄉。整個楚天帝國都在逃亡,她所在的中等家族難以倖免。顛沛流離的過程中,一個家族的凝心力就更顯重要。在無數家庭成員犧牲之後,雨家才勉強實現目前的佈局,在豐都星等幾個星域分散站住腳。
分散嘛,是為了狡兔三窟,不至於一地毀滅而整個家族毀滅。
雨家家主老家主因為受傷,過度操勞和焦慮,即使身為武聖也終於撐不住了,臥床不起。
這個時候,雨家竟然無人敢挑起重擔。最後,竟然將二十歲的雨無雙推出來擔任家主。
雨無雙可謂誠惶誠恐,又感激涕零,發誓竭盡全力維持住瀕臨絕境的雨家。
然而,這一次的經歷,才讓雨無雙醒悟,雨家讓她當家主,不過是權宜之計。前文不是說過嗎?美女帥哥辦事,多少有點優勢。雨無雙出面去社交,別人看在美女的份上,不至於太黑心。
還有一個目的前文也說過,給雨無雙鍍金。既是美女,又是家主,價值自然會更大。將雨無雙推出去,垂釣金龜婿,以便雨家能攀附上某顆大樹。
可惜的是,真正的大勢力,不會為了一個美人而犧牲利益。雨家若是原來的雨家,那不用說,求娶者會絡繹不絕。但此時的雨家,只是一個累贅。要了雨無雙,甚至會得罪一些勢力。落魄的雨家,在某些人眼裡,就是一塊肥肉。於是,有人願意出五百億買雨無雙的一晚,卻沒人公開向雨家求親。
雨無雙動不動就用自己做籌碼來談生意,是她自輕自賤嗎?當然不是,而是現實太殘酷。雨家沒有多少錢了,且侮辱性出價買她的使用權的人太多。若不是雨無雙極其剛烈,不惜以死相抗,她早就淪為別人的玩物了。
如果沒有後面雨家族老們對雨無雙的算計,柏承誠會為雨家撤離家鄉顛沛流離的過程而感動。那些族老不想當家主嗎?和平時期絕對會爭破頭。但此時此刻,他們擔不起這個爛攤子,更不想承擔讓雨家毀於己手的責任。
聽完雨無雙的敘述,柏承誠搖搖頭,“現在呢?你對雨家的感觀如何?”
雨無雙道:“我不怪族老們,他們都是為了家族。為了整個家族的利益,犧牲某個家族成員很正常啊。”
柏承誠笑了笑,沒說什麼。他不會感動的,只認為那是雨無雙成長過程被洗腦所致。一個人天生愛家愛國嗎?不,宣傳教育所致。
但柏承誠十個特殊,你不可能奢望柏瑤瑾將華龍當作自己的祖國。學校裡的好學生多半愛國,但一上課就打瞌睡,根本就沒聽進去的學生,很難樹立正確的家國觀念。
接下來幾天,飛船一直在這個星域閒逛。天天的任務就是陪柏承誠聊天的雨無雙奇怪了,“你不需要做生意嗎?”她感覺柏承誠十個不求上進無所事事的傢伙。清理菌體霧霾生意,絕對會好到爆,怎麼就不抓緊時間發展呢?
柏承誠道:“你覺得其他客戶跟雨家相比,會不會比較有誠信一點?”
雨無雙愣了。她不可不像柏承誠一直渾渾噩噩地成長,而是對社會的現實有清醒的認知。雨家這麼個小家族,都起了貪婪之心,就更別說其他大勢力了。除非,柏承誠身後有堅實的後盾。
問題是,柏承誠並非盾牌人,在盾牌旋臂哪有依靠。單靠那個大個子一個人,顯然沒什麼威懾性。
雨無雙開始出謀劃策,比如讓柏承誠找人合資,讓出一部分利益。
柏承誠,“不急。”
不著急,是他對錢沒多大欲望,從小就沒缺過錢的人嘛。再者,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給雲叔等五十多人,以及那一千多金龍衛打造菌體式的新身軀。
柏承誠飛船的周邊,雨無雙看不到的地方,數百艘各型隱形飛船,在儘可能地收集菌體材料和尋找靈晶。
既然用合法的生意難以獲取靈晶,那乾脆自己來取,反正也沒人知道。
讓柏承誠不是很滿意的是,靈晶礦確實太少太少。搜遍數百顆被鷹魔毀滅的生命星球,才找到一個靈晶礦。其中的靈晶,加上從雨家靈晶礦採集的自己用剩的靈晶,僅僅夠兩個人之用。不得不說,打造這種身軀,是在是太費錢了。
雨無雙道:“你準備怎麼辦呢?按照你所說的你的家境,總不能坐吃山空吧?”
柏承誠笑了,坐吃山空這個詞,不適用於他,如果他不準備給手下置換身體的話。獵戶三大巨無霸的收入,他怎麼奢華一輩子都用不完。
這話沒必要對雨無雙說:“我在招兵買馬,先壯大自己,再繼續開展業務。”
雨無雙表示認可,“很有必要。弱小是原罪,落後就要捱打。”
柏承誠心理再一次掀起一絲漣漪。可惜,依然只是一絲漣漪。因為雨無雙這話雖然有不少人說過,但對於柏承誠來說,他不打別人就不錯了。落後?那是別人的事。在獵戶,在盾牌,他認為自己無敵。
柏承誠對此體會不深,因為沒親身經歷。但郭天放有此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