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探營,他們都沒帶全部‘身體’,即恆星級戰艦,而是都只帶了相當於衛星級戰艦體積那麼多的么米機器人。畢竟是探營,而不是戰鬥嘛。

還有,半步超凡級軀體,必須使用么米機器人為材料。在GW,沒有多餘的么米機器人,就只能從他們的‘身體’裡割捨出來。生產好了讓銀甲衛全體替換之後,原來銀甲衛的身體,則變成他們的機甲或武器。

要是柏承誠一個人分離出一千多個銀甲衛所需的身體,則他的‘恆星級’戰艦,必將大大縮水。於是,魯有志,二號分身和珀莉雅的恆星級身體,都分攤一部分。這也是他們不帶完整的‘身體’來的原因之一。

珀莉雅與她離體的么米機器人之間,依靠的不是念力,而是么米級作用力。

前文說過,人類已知的強弱相互作用力,是飛米級微子之間的作用力。再細微的微子,柏承誠將之定義為阿米級作用力,仄米級作用力和么米級作用力。

么米級作用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珀莉雅感應她的離體么米機器人,有點像量子糾纏的方式,控制的距離極遠,遠勝於柏承誠他們的念力控制方式。所以,這次探營,由珀莉雅控制的么米機器人為先導,起遠距離監控器的作用。

珀莉雅說著,將么米機器人傳回的畫面,用意念波的形式,傳送給柏承誠他們。

她一直在練習使用意念波控制么米機器人,一邊儘可能地與人類同化。要不是這一次為了偵察敵營,她是儘可能不用么米級作用力就不用的。

魯有志不屑地說:“一個小隊而已,完全可以輕鬆拿下而不驚動敵軍。”

柏承誠朝李承志示意了一下。他抓住每一個機會,培養李承志的獨立思維。

李承志出聲道:“沒必要。虜獲他們價值已經不大,且不可能不驚動敵軍。一支巡邏隊消失,敵軍指揮部沒反應是不可能的。我們繼續隱身,悄然潛過去就是。要知道,我們這次偵察的主要目的地,是敵軍大本營。看看到底有沒有橙子猜測的那種‘孤島’星球。”

正因為跟柏承誠的本體意念相通,所以李承志的心事,也是儘可能自立,所以首次並決定以後將自己和柏承誠分拆開來,直接稱呼柏承誠為橙子。

柏承誠介面道:“承志說得沒錯,一路上無論看到多少敵軍,我們都儘可能保持隱形狀態。”

其實他和李承志完全是自說自話,但給珀莉雅和魯有志的感覺,柏承誠和李承志真的成了兩個不同的人。

柏承誠發話,魯有志自然沒意見。珀莉雅跟不管,眼光在柏承誠和李承志之間移來移去,似乎想找出兩個人之間的區別。

柏承誠和李承志心中一動,心有靈犀,不約而同地慢慢微調自己的面相。改變得很少很少,也很慢,一般人察覺不出來。

柏承誠將自己面相往母親柏瑤瑾方向靠攏,李承志則將面向朝父親李衡源的長相微調。時間一久,或分別的時間一長,再次聚會的話,誰都能看得出兩人的長相有差異。

柏承誠這也算是為了珀莉雅而煞費苦心。珀莉雅必須綁住,她對自己的幫助太大太大了。更不可能放任她離開,因為她存在威脅這個宇宙的可能性。一旦放出去,後果誰都無法保證。

繫結一個人,最優辦法,自然是聯姻。這是華龍文化中源遠流長的、歷久彌新的,經久不衰的良策。

不過用自己來聯姻,可能前無古人。

他們所謂的隱形,自然不是指肉眼完全看不見,而是對方的電子系統無法探測到。哥庭帝國在電子技術上的應用水平,連柏承誠都驚歎,但卻依然沒脫離電子線路的窠臼。研究過對方各型戰艦的柏承誠,根本不擔心會被發現。

至於光學系統,更容易欺瞞。只要自己不發光,且不被對方探測鐳射照到即可。除了柏承誠這艘衛星級戰艦,李承志,魯有志和珀莉雅的‘身體’的大部分,都離散成不到足球大小的宇宙塵埃,在範圍內跟著他們移動。

太空中的距離,動輒以數十萬,數百萬公里計算。如此遠距離的小型不發光體,就是電子顯微鏡都難以看見,何況是肉眼。

柏承誠這艘衛星級戰艦,也是變成一種細條行,直徑沒有一輛小橋車大,正對著迪瑪大軍駐紮的方向前進。即使遠距離光學雷達發現了他們,也只會當作一塊太空流動的小型隕石,不會引起太大的重視。

穿過百餘年來的戰場,進入到獵戶人類唯有魯有志才抵達過的區域。這個區域,魯有志偵察得清清楚楚。什麼地方有堡壘,巡邏隊的行進規律他都知道。戰前,他單獨一個人一直在做這個。要不是突然發現迪瑪大軍莫名出動去圍殺柏承誠的戰隊,魯有志早就更進一步,深入敵軍核心區了。

儘可能遠遠地繞過敵軍堡壘,避過敵軍例行的巡邏隊。柏承誠四人,一步一步接近並穿過已知的敵軍大營,飛向敵軍後方。

所謂的已知,一個是獵戶聯軍根據經驗的猜測,再就是魯有志的偵察結果。

繞過敵軍堡壘,是為了以防萬一。萬一敵軍堡壘中有功能強大的探測器呢?

其實,柏承誠他們多慮了。首先,這個區域,獵戶人類從來不曾涉足,也無法抵達,所以迪瑪大軍的防範很薄弱。巡邏隊只是例行公事,畢竟是駐軍大營嘛。

其次,拉米雷斯將所有哥庭中高層軍官,全都召喚到指揮部去了。群龍無首,又新遭前所未有的打敗,迪瑪大軍此時計程車氣極為低沉,紀律也極為渙散。

這次打敗,肯定必須有人出來負責,而且肯定不可能是拉米雷斯。人家是皇子,是來建功的,是來鍍金的,怎麼都不可能揹負汙點。那麼,原遠征軍大將,就有人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