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文希爾率領麾下親衛軍,殺氣沖天地衝出聯軍總指揮部,駐守在總指揮部的聯軍官兵,基本上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先前鍾美欣帶領GWWY0002軍團抓捕柏承誠,並不是秘密進行的,而是公開的。合法嗎?肯定是不符合國際法。但是國際法在烏眼的眼中,一向都只是他們用來打擊別人的工具。一旦國際法不利於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是不承認的,也不會遵守。他們奉行的只有他們的國內法,並將他們的國內法凌駕在國際法之上,

按照正規的程式,柏承誠此時還不能算是德文希爾的屬下,因為他們還未報到,只能算是國聯的預備役。

國聯聯軍是起初人類文明遭遇迪瑪文明時,獵戶各國共同組建的隸屬於國聯的聯合部隊,以集獵戶文明的合力,共抗迪瑪文明的侵略。

那時候,組建的部隊合計兩百萬,分為五大野戰軍,下設五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統屬四個軍。每個軍一萬人。配備一艘恆星級戰艦,十艘行星級戰艦。

獵戶人類因為在科技上比對方落後,只能用人命去彌補差距。使得最初的戰爭慘烈無比,雙方的戰損比都很大。

畢竟是不同的文明,所以人類在這個時候是團結一心,一致對外的。各國按照自己實力,不斷地往前線增兵,以補充戰損。

人類不得不誓死相拼,因為沒有退路。對於整個銀河系來說,獵戶懸臂只不過像是一個小島。人類還沒有能力離開這座小島遠航。而失去這座賴以生存的小島,獵戶人類就沒有立錐之地,也就等於地球文明的毀滅,或者成為迪瑪文明的奴隸。

在人類誓死不退的頑強抵抗下,慢慢地,迪瑪文明那邊似乎後勁不足,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這時候,人類也就不需要大量地往前線增兵了,採用每年抽調精英組成一個聯隊的方式,適當給前線增加一些新鮮血液。

再後來,人類乾脆將GW戰場當成了練兵場所,以及研究和吸收迪瑪文明先進科技的機會。

也有一種說法,是在GW戰場崛起的巨頭們,捨不得放棄手中的權勢,養寇自重。

實際上,這有點冤枉郭天放等巨頭了,叫養寇自強更為合適。反正人類還沒有能力越過獵戶懸臂和盾牌南十字支臂之間的數百光年寬的虛空,而對方也不知道是橫跨虛空的能力不足還是後繼乏力,增兵的速度很慢。那就不如保留這個戰場,釣魚式吸引迪瑪的戰艦過來,從擊毀的敵艦中,一步步掌握對方橫跨虛空的科技。

至於捕獲對方完整的戰艦,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可惜從未實現。也不知是對方戰艦有著非常強大的辨別能力,或者迪瑪人實在血勇,一旦不敵又難以逃脫的時候,不管是戰艦還是戰士,都第一時間自毀和自殺。

正因為這樣,人類一直難以完全掌握對方的科技。

透過收集的對方戰艦的殘骸,人類發現對方的科技雖然比獵戶文明要先進一些,但優勢並不是太大。這讓人類有了更多的底氣。

其實,對方的科技比人類先進不了多少,也不是很難理解。文明的進步,不可能總是高速發展的。比如農耕文明,就幾千年都沒多大進步。而電子文明,持續高速發展一段時間之後,也逐漸觸及到了發展瓶頸。若是不能在多維空間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受制於光速,科技很可能幾萬年,幾十萬年都將原地踏步。

迪瑪文明比人類先進的地方,在於電子科技的應用上,比人類更加深入和精細,但在本質上,還是同屬電子科技。

既然前線不那麼緊張了,聯軍五大巨頭也就開始輪休了,到最後乾脆發展成輪值,只留一位武帝鎮守就可以了。

聯軍也不需要保留那麼大數量了,同樣實行輪休或自願選擇的方式。

有些人習慣了呆在GW戰場,因為這裡有高薪,也有鍛鍊機會。有些人選擇了帶著榮譽回國,出任高官。炎黃衛採取的方式則是培養全面的人才。方星航、卓青陽等人良才,在GW戰場歷練一段時間,立下足夠的功勳之後,就會掉回國擔任各種職務。

國聯往前線增兵,同樣變成了培養後備力量的方式。不管前線需不需要,每一年都組建一支聯隊,相當與前線聯軍的軍級,派往前線,替代那些有意願離開GW戰場的聯軍將士。

以前的五大野戰軍,分別歸五大巨頭指揮。實行輪值制度之後,縮減了一半的五大軍團,組成的聯合指揮部。世界各國派往GW的軍隊,都劃入輪值元帥的屬下。

但是,為了防止輪值元帥打壓異己,規定每一年新組建的聯隊,有權自己選擇加入的野戰軍。而五大野戰軍,依然分屬五大強國派駐在前線的副帥指揮。

又為了不造成壁壘分明,各野戰軍,各軍團,各聯隊(以前的各軍),再也不是有單一國家或友好國家的軍隊組成,而是融合了全世界的軍隊。

於是,每一年聯隊總隊長的爭奪,就成了各國競爭最激烈的戰場。

這一次6022聯隊,有柏承誠出任總隊長,等於華龍取得了這一局競爭的勝利。按照程式,柏承誠率領6022聯隊抵達戰區之後,由他自由選擇加入哪一個軍團。

軍團再將6022聯隊的編制上報給野戰軍,由野戰軍上報給總指揮部,才完成了柏承誠和6022聯隊入職聯軍的手續。那時候才能算是德文希爾的屬下。

即便如此,德文希爾要治柏承誠的罪,也只能下文給野戰軍,由野戰軍執行。所以他直接拘捕柏承誠,完全不合聯軍軍法和國際法,跟別說直接調集鍾美欣軍團圍殺6022聯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