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抵達GW(第1/2頁)
章節報錯
柏承誠之所以說玄幻裡都是騙人的,是指玄幻小說或神話小說裡描寫的儲物空間,往往是儲物戒指,儲物手鐲,儲物腰帶,儲物項鍊等,說什麼用空間石之類的物質製造的,裡面有幾立方几十立方的空間。
也就是柏承誠此前說的神話不神,他這次算是徹底弄明白了儲物空間的物理原理。
玄幻裡也不算是完全騙人吧,就是喜歡神秘化。
所謂的儲物空間,其實就是次空間。所謂的空間石,姑且稱之為空間石吧,那也是一種非牛頓物質,雲叔的身體裡面就有。這種物質本身並不能開拓次空間,而是類似導體跟電磁波的關係一樣,他可以引導及放大靈力。
也就是說,‘空間石’的作用,只是一個媒介,或者說一枚‘鑰匙’,開啟次空間的鑰匙。有了這枚鑰匙,人類就可以利用靈力,溝通次空間。
‘空間石’還有一個作用,是空間定位。
至於儲物空間的大小,跟兩個因素有關係,一個是製造儲物空間者的靈力,另一個是用‘空間石’的定位能力。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塊很小的磁性比較弱的磁石,其磁場的強度和覆蓋範圍就比較小,一塊碩大的磁性非常強的磁石,其磁場的覆蓋範圍和強度自然很大。
柏承誠說玄幻裡都是騙人的,只要是知道了儲物空間其實都不是密閉空間,而是開放空間。次空間跟我們人類所處的空間一樣,是無垠的。儲物器件的作用,就是能溝通次空間和實空間,實現物質傳遞。
那麼,所有儲層到次空間裡的物質,就如同我們空間裡的隕石、流星、星球一樣,懸浮在次空間中。之所以能找到,就是因為‘空間石’的定位和導向功能。
或者有人會問,這樣說來,儲層到次空間的物質,豈不是一點安全性都沒有?它要是撞上了其他大型物體或者被其他人拿走了,怎麼辦?
呵呵,有這種想法,我只能說您真的是多慮了。
在我們的空間,星球等實物體佔整個空間體積的比例是多少?
簡略地計算一下。太陽的直徑約為139.2萬公里,太陽系的直徑約為一光年。我們姑且認為太陽系內其他八顆行星的體積也有太陽一樣大,那麼星球所佔的體積,大約為3386068Π萬立方公里。
而太陽系的體積呢?大約有1.0585×10E26Π萬立方公里。
那麼,實物質佔總空間體積的比例,只有3.12×10E19分之一。
一億才十的八次方。十的十九次方有多大?也就是說實物質佔總空間的億億分之一都不到。
如此大的空間物體相撞的機率,已經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儲物空間這麼玄幻的東西,就沒人不感興趣,所以柏承誠極其分身,第一時間嘗試製作儲物器。
製作儲物器,首要條件就是有‘空間石’。在獵戶,人類還不曾發現‘空間石’,或者說發現了也不認識,更不知道其用途,當成了無用之物。
柏承誠有嗎?當然沒有。但是沒關係,生產即可。
怎麼生產?有那麼容易嗎?
按照人類的生產能力,自然不容易的,即使柏承誠家族所在的文明,都生產不出來。一旦發現空間石礦,那絕對是價值連城的寶物,會引起各方勢力的激烈爭奪。
不過對於擁有么米機器人的柏承誠的來說,就不是太難了,無非是耗損一些能量,讓么米機器人搬運微粒子,組合成雲叔身體裡那種特殊的物質‘空間石’即可。
其實關於實物質佔空間比的計算,非常的不準確。在我們眼裡的鋼鐵、木材等物質,我們認為它們佔據了跟它們體積相同的空間。但你如果用倍數足夠的顯微鏡來看,它們裡面構成原子、分子的微粒,佔據的空間跟宏觀上星球佔據的空間比是差不多的。
如果將一個原子當作一個太陽系,原子裡面微粒的體積就是星球的體積,原子的體積就是太陽系的體積。
我們都知道,每天都有無數的暗物質,穿過地球,穿過我們的人體,但是我們卻一無所覺,這是因為暗物質的體積太小,而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分子裡面的空隙太大。暗物質掠過我們身體裡面原子,就如一顆小流星掠過太陽系一樣。
對於空間的微子結構來說,么米機器人就等同於暗物質。
‘流星’級的么米機器人,能搬動‘衛星’級、‘行星’級,‘恆星’級的空間石組成微粒嗎?一個么米機器人當然不行,可海量么米機器人呢?組合起來比‘衛星’‘行星’‘恆星’還大得多的么米機器人呢?不用說了吧。
當然,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製造儲物空間,肯定不僅僅是好玩,而是據此進一步深入研究世界,研究多維世界。
次空間在哪裡?它並非是另一個空間,而是跟我們的三維空間是融合在一起的,只不過我們普通人接觸不到而已。就像只能在一張紙面上爬行的螞蟻,無法接觸懸在直面上空的物體一樣。
我們所在的空間,你可以說它是三維,也可以說它本就是多維。我們人類就是紙面上的螞蟻。
柏承誠深入研究次空間,意義非常之重大,他有可能讓人類實現空間穿越,或者叫空間跳躍,躍遷之類,在玄幻裡,稱之為傳送陣。
傳送陣其實還沒有珀莉雅自由穿越空間先進,那是定位傳送。用科學來解釋,那就是人造蟲洞。
人造蟲洞,對於人類的經濟發展、文明的提升,和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其價值和意義,無與倫比。珀莉雅那種自由空間穿越呢?可以想象,它在戰爭上的意義,是多麼的讓人嚮往。軍隊可以實現真正的神出鬼沒,來無蹤去無影,任何防線都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