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柏十九發來的意念波訊號,柏承誠‘看’到了十三獄的基地。

那是在三顆相鄰的隕星向光的一面,建造封閉式透明基地。

地下還有沒有不知道,三顆星球上的三個封閉基地,都有方圓數十公里大小。要建造這麼大一個基地,耗時絕不會短,耗資也非常之大。因為這裡面可沒有原材料,也沒有工廠,一切材料都需要從外界運送進來。

最為顯眼的,是三顆星球之間引力平衡區域,停駐著十幾艘戰艦,居然還有一艘恆星級戰艦。

能駕駛恆星級那麼大的戰艦進出隕星群,不得不讓人佩服十三獄的戰艦駕駛高手的能力。

因為離得遠,只能看一個大概。

柏承誠下令道,“先不急,繼續搜尋,看看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他們的基地。我們這一次要確保將之全殲,務必不讓他們有漏網之魚。”

柏十九等人領命,悄然後退,先清查基地周邊,然後再向另一邊鋪開。

反正基地跑不掉,柏承誠乾脆繞開那個區域,繼續搜尋其他隕星。

越往中心,柏承誠的感覺就越奇怪。這裡的隕星就像是完全靜止一樣,既不公轉也不自轉,但柏承誠卻感覺它們都在動。

但透過奧丁的測算,應該是沒動。這怎麼回事呢?難道是錯覺?

不。柏承誠相信自己的直覺,但也相信奧丁的計算能力,所以更迷糊了。

讓雲叔等人繼續搜尋其他為搜尋完的區域,柏承誠則直線朝中心飛去。他下意識的感覺那裡有神奇的東西在吸引他。

越靠近中心,柏承誠的感覺就越強烈。這時候,奧丁突然驚呼,“真的在動,是慢慢向外膨脹。只不過外圍的膨脹速度太慢太慢,被我當成了計算誤差。在這裡,我計算得出的結果是每年膨脹一厘米。

靠。柏承誠忍不住吐粗口。一年,百萬公里的直徑,膨脹一厘米,難怪計算不出來。

“不不,不止一厘米。”奧丁又叫了起來,“這裡應該有一點五厘米了。”只飛行了一萬多公里,奧丁就得出了差別很大的另一個結果。

“等等。”柏承誠打斷了奧丁,“別吵。”

他靜下心來用念力感知,發現是空間的在動。整個空間都在膨脹。

我們普通人認知的空間,總覺得太空虛無一物。其實空間像電場等物質一樣,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要不愛因斯坦怎麼會有空間扭曲摺疊的說法呢?

柏承誠的念力已經達到高階武皇的層次,且又是前沿科學家,對空間的理解,比一般的武帝或單獨的物理學家的理解都深得多。既能從念力感知上,也能從科技原理上,深入理解空間。這就叫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修行到武帝境,一掌能翻天覆地,那是因為武帝對空間的理解和利用。他們能憑藉念力和內力,改變空間的密度和流向,從而形成對空間內物質的攻擊。

郭天放一掌將天乙星商家的‘洞天福地’擊沉,不僅僅因為他的念力和內力能驅動空間中的有形物質有序地運動,比如空氣分子,比如暗物質,還能壓縮攻擊範圍內空間的密度。空間密度改變,空間內物質自然也會被壓縮或拉伸。所以他能一掌打出一個碩大的天坑來。

柏承誠還達不到那一步,但已經知道了其原理,不像純修煉者那樣,會用卻不知原理,就像普通人會用手機卻不知道手機工作原理一樣。

而純科學家,知道原理,但僅僅是透過理論推算,自己本身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百川歸海,殊途同歸。修煉也好,科技也好,走到最後,都是尋求這個世界的本質。

柏承誠兼具兩者之長,也就沒有了兩者的迷霧,所以他的感知更為清晰。

柏承誠的興趣越來越大,他始終更像是一個科學家而不是一個修煉者。他下意識地認為,如此神奇的空間,絕對會讓他在空間學的造詣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空間學所涉及的東西,可不像普通人理解的那麼簡單,而是很多很深奧。

比如宇宙的形成。最著名的就是基點爆炸論。在這裡,柏承誠感覺自己似乎要觸控到那個爆炸的基點了。

比如空間的密度係數和空間摺疊,甚至蟲洞。柏承誠已知空間本身其實就是各種作用力混合構成的。引力可以改變空間密度,念力,內力也可以改變空間密度。但這裡的空間膨脹,絕對不是這三種作用力的任何一種。

比如多維空間。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們,為什麼要尋找高維空間和低維空間呢?三維空間的生命,真要去了二維空間或四維空間,應該是活不下來。即使如此,人人還孜孜以求,無他,為了突破極速而已。只有突破光速,人類才能走得更遠。

目前對多維空間的利用,除了蟲洞之外,就是曲速飛行,也就是利用亞空間。

亞空間並非完整的空間,可以看作實空間的影子。亞空間飛行並不能讓人類滿足,因為它只能達到亞光速。如果沒有遍佈獵戶懸臂的大量蟲洞,人類根本走不了這麼遠。

但也已經很不錯了,若是沒發現和利用亞空間,要想將飛船推進到亞光速,一艘飛船的質量就能超越一顆太陽的質量,根本不可能,且人類的身體也承受不了那個壓力。

不錯終究只是不錯,也就能使人類的腳步遍及獵戶懸臂罷了。再往外,是數十數百光年的沒有蟲洞的空曠空間,人類就無能為力了。想飛躍到相鄰的盾牌南十字懸臂或英仙臂,至少需要數百年。人類的壽命無法跟上,能源也難以解決。